地下空間上落客減道路擠塞
A區學校村擬設緩步系統
【本報消息】城市規劃委員會昨舉行今年第一次平常全體會議,討論十份規劃條件圖草案。當中,多名委員關注新城A區B1地段土地,由於該土地作為教育設施用地,委員關注學校村周邊交通。工務局代表回應稱,規劃已預示有關交通問題,設置緩步系統、地下空間上落客區,強調新城區須以公交優先。
全體會議昨日下午三時在馬交石炮台馬路三十三號五樓多功能廳舉行,城規會主席、工務局長黎永亮主持。會上介紹五份公共工程的規劃條件圖草案,以及通過五份私人工程規劃條件圖草案。
第一份討論位於新城A區B1地段土地,由於該地段用作教育設施用地,包括學校、綜合教育服務中心、青年中心。有委員關注學校村周邊交通問題,以及地下特定功能區空間,亦有委員擔心上、下課時段不少家長用車接送子女,導致道路堵塞,希望提前做好規劃。
近民居徒步達
工務局城規廳長梁耀鴻表示,東區-2詳細規劃已預示有關上下課時段家長接送問題,由於學校村靠近將來民居密集區域,步行距離約幾百米,亦設置緩步系統,居民可短距離步行到學校,減少車輛接送需求。另外地下空間劃定上落客區,讓有需要用車輛接送子女的家長使用,減少路面的道路擠塞。
鼓勵多用輕軌
工務局副局長麥達堯補充,學校周邊已預留較寬的行人路,亦會引導車輛往地下空間上落客。又指新城區必定是公交優先,希望鼓勵居民多使用輕軌。“若非公交優先,多多路都唔夠”。
人隧連接輕軌
有委員問及有關地段行人過路連接設施,麥達堯表示,學校村附近的主要道路將設行人天橋或行人隧道,錯開行人和車輛。次要道路如西面及南面車流量較少,則無設行人天橋或隧道,可以地面斑馬線過路。行人隧道主要配合地下輕軌站設施,以魚骨狀連接輕軌周邊地塊。至於北邊B4地段當時設計無地下街概念,故以行人天橋作連接。
此外,會上亦討論俾利喇街一五一至一五七號地段的規劃條件圖草案,該地段建築物受《文化遺產保護法》規範,區域A需要保留立面、區域B維持場地開敞空間特色及圍牆特徵、區域C須保留建築物外觀特徵。有委員關注建築物屋頂是否要保留或是保留特徵?文化局文化遺產廳長蔡健龍表示,區域A要保留立面,包括屋頂部分,由於該處建築物是位於冼星海紀念館旁,用作文化設施用地,日後文化局將對其作規劃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