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耀眼的一年
——回顧二○二二年港片 (上)
二○二二年是香港影壇突現光芒之年,票房與口碑皆大豐收,後浪承接前浪,形成了可喜的嶄新局面。
受疫情影響,去年初香港戲院關門至年中,人人以為影壇繼續陷於死水,誰想到電影奇蹟一次又一次來臨。《明日戰記》收八千萬港元,《飯戲攻心》收七千七百多萬,一年內兩齣港片先後大破紀錄,三十年來從未出現。
《阿媽有咗第二個》、《正義迴廊》也收過四千萬,難得的是後者屬三級片,從開畫首幾天的低收入,慢慢憑着口碑而斬獲四千萬元票房,成就電影奇蹟。一年內有四齣超過四千萬票房的電影,也是三十年來未曾出現過。此外,《闔家辣》收三千萬、文藝片《過時‧過節》、愛情片《緣路山旮旯》也分別收過千萬,成績驕人。
這是香港影壇八、九十年代輝煌時期後,光彩最耀眼的一年,為低迷廿幾年的香港影壇打下至勁的強心針。而且,香港影壇青黃不接這說法,也漸漸被掃走。去年,絕大部分影片皆由新人或只導過一、兩齣影片的新晉主理。《正義迴廊》的何爵天、《闔家辣》的鄭晉軒、《過時 · 過節》的曾慶宏、《窄路微塵》的林森、《一路瞳行》的朱鳳嫻、《猛鬼3寶》的黃鐦等,全是處男執導長片。《明日戰記》導演吳炫輝是資深的電影特技師,此片是他首執導演筒;《飯戲攻心》的陳詠燊、《阿媽有咗第二個》的彭秀慧,皆是第二次執導長片。
這些導演新作注重香港情懷與人文關懷,關注低下階層與邊緣人物,注入親情與社會議題,形成了另一股新浪潮。他們全是科班出身,受過正統訓練,敢於踩入非主流題材,並起用大量年輕新演員,形成後浪承繼前浪的力量。這現象有助電影工業發展,只是他們未能駕馭主流大製作,尤其是動作片,始終要靠資深導演炮製,這方面反而成為香港影壇的不足。
lhaio@yahoo.com.hk
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