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自信與榮耀
拂去漫漫歷史的煙塵,來到千百年前的長安城,也許你能窺見早朝時“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景象,能欣賞到“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颻轉蓬舞”的曼妙舞姿。漠北邊關傳來“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的捷報,反映出蕭瑟苦寒也無法動搖將士們的豪情壯志。盛唐時期政治穩定、軍事強盛、經濟發達,使文化藝術得以繁榮發展。八方來儀、萬國來朝,從唐代畫家閻立本的名作《步輦圖》可以看出,這是古代中國最強盛、最開放的時代。
《唐:中國歷史的黃金時代》由生活 · 讀書 · 新知三聯書店出版,作者陣容強大,皆為相關領域重量級的專家學者,包括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榮新江、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孟憲實、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韓昇、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尹吉男等等。專家學者以中國古代政治史、中外關係史、中國歷史地理學、中國佛教史、隋唐社會生活史、女性史等專業知識為依託,分別從世界主義、都城長安、政治文明、中日交往、中西文化交流、女性時尚風潮、佛教本土化、唐代詩歌、音樂及書畫的十個視角,為讀者揭開唐朝神秘的面紗。
承嬗離合,踵事增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唐代傳承中華文明發展的內在理路,統籌整合了漢魏以來的傳統律法,沿襲了北魏的宮苑體制和南朝的學術文藝思想。都城長安基本沿用了隋朝舊都大興城的城市建置,重新對坊市、街道進行規劃與分級管理,在滿足城市實用需要和民眾生活需求之餘,為世人充分展現了興盛宏偉的大唐氣魄。
開放包容,兼收並蓄。隋唐源於魏晉南北朝的北朝系統,皇室具有鮮卑等胡族血統。唐朝開國君主李淵是楊堅皇后獨孤伽羅的外甥,即隋煬帝楊廣的表兄。
他們是胡漢間的民族融合的代表,令時代走向和諧與新生。對此,史學名家陳寅恪先生曾有精闢論述:“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我中原文化之軀。以新興之精神,強健活潑之血脈,注入於久遠之文化,故其結果燦爛輝煌。”唐都長安是海納百川的國際化大都會,吸引了大批來自波斯、粟特、印度、新羅、日本等地的人前來經商、學習。如果重回大唐,你一定能聽到以箜篌、琵琶、篳篥等樂器演奏的胡樂;親眼欣賞胡旋、柘枝等異族風格濃烈的外來舞蹈;親自品嘗白居易詩中“面脆油香新出爐”的京都胡麻餅。
佛教的盛行,是魏晉南北朝和隋唐的時代特徵。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太宗貞觀年間,太子李治重新修建大慈恩寺,並敕命玄奘法師主持。大慈恩寺西苑修建了大雁塔,玄奘法師在此潛心翻譯佛經十餘年。女皇武則天是佛教的積極支持者,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便是以其為原型雕造的。唐代高僧鑒真經歷六次東渡,終於成功到達日本,在奈良親手興建了唐招提寺,至今依然被視為中日友好的象徵,在東亞佛教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學藝術,一代之奇。唐朝治下三百年,其間湧現出兩三千位詩人。杜甫、李白、王維、韓愈,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為後人留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詩篇。筆刀並重的勁利書法、寫實傳神的人物畫和狀物抒情的山水畫,都從側面反映了唐人豐富充實的精神世界,展現盛唐的恢宏氣象和文化自信。
梁健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