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6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中藥業:團結一心打贏疫戰
南光物流致力助澳打贏疫戰
滬座談推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
澳錫合作研究中醫藥
科學理性樂觀面對疫情
暨大研討探中國式公共管理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2月27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暨大研討探中國式公共管理



專家學者線上參會

    反思三年抗疫經驗     促進全球協同合作

    暨大研討探中國式公共管理

    【本報記者廣州廿六日電】“公共管理學科發展:機遇與挑戰”學術研討會近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在暨南大學舉行。研討會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公共管理學科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展開深入研討。

    警惕過度數字治理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彧在致辭中指出,此次學術研討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他認為,國際社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強,公共管理、應急管理、公共政策、政府治理創新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現代信息技術普遍和深度應用也促使公共管理學科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蕭濱提出,數字治理是當下重要治理形式,但過度數字治理會導致治理問題,需要警惕數字治理的異化。國家數字治理的價值取向需要平衡治理效能與社會活力及公民權益。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燕繼榮認為,疫情不僅考驗個體生命的意義,檢驗群體生活的哲學,還檢測了國家治理水平。

    他指出,中國的疫情防控進入一個新階段,走到了國際化和世界大同的步調上,公共管理需要總結和反思三年新冠抗疫的經驗與教訓,深入研究新冠病毒常態化的管理模式,促進全球公共管理的協同合作。

    培養綜合創新人才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院長蔡立輝指出,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應當具有跨學科性、綜合性、複合性特點,可以是培養以綜合管理知識為主、輔修兼修專業技術的複合型、創新型公共管理和領導人才,也可以是培養以公共管理專業技術為主、輔修兼修綜合管理知識的複合型、創新型公共管理專業技術人才。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吳建南認為,珠三角大氣污染協同治理的運作過程呈現中國式協同治理,從起始條件開始破立並舉,在協同過程中一方面是能夠上下聯動,另一方面是通過制度設計讓每一個利益相關者都受益。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