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視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無聲的嘈音”——李敏智個人作品展
讀清人書法絕句
成長的關鍵詞
“國家展覽”與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美術的新形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2月2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讀清人書法絕句

陳懷萱


張謇行書高適《九曲詞三 首》之二

    讀清人書法絕句

    張季直謇

    讜論棉鐵續桓寬,國計民生如是觀。

    三變行藏應時勢,寸心不負後人看。

    南通張季直,名謇,別署嗇庵,光緒甲午狀元,當國家艱難之時,為翁同龢所汲引,視之如國士,翁《題謇荷鋤圖》有句云:“平生張季子,忠孝本詩書。每銖常憂國,無言亦起予。”少壯時鄉舉五次被擯,乃成南元;禮闈四度下第,始得大魁,而行年四十二矣。當其久倦風塵,意頗絕於仕進,“伍齊民,發憤殫力以求有用於世,而冀一當”,見季直《文錄外編自序》。宦情冷淡,惟以實業救國,實為我國民族企業之嚆矢。甲午授修撰,旋丁憂歸里。甲乙之際,慨國弱因貧,忿政治難有作為,不如振興實業,讜論棉鐵,身體力行,創辦大生紗厰,繼而興辦學堂、慈善、電燈、鐵路、鹽業、捕漁、商船,地方事業大興。予謂尤有進者,曰外事有識力,遇事能決斷。先是,久在吳長慶幕,朝鮮壬午兵變,朝命長慶督師彈壓,季直隨赴當地。後來翁同龢光緒乙酉五月二十五日日記:“訪張季直優貢謇,南通州人,名士也。劇談朝鮮,以為三年必亂,力詆撤兵之謬。”所謂三年,言其短也。隨後果有東學黨運動,日本染指朝鮮,清廷未能及時敉平,進退維谷,釀成甲午海戰失利。光緒癸卯,季直東遊有句,感慨深矣:“是誰亟續貴和篇,遺恨長留乙未年。第一遊人須記取,春帆樓上馬關前。”譏刺李鴻章赴日和議,未始不因當年部署失宜。庚子入寇,兩宮西狩,兩江總督劉坤一以為東南無事,唯季直力主互保,並語坤一曰:“無西北不足以存東南,為其名不足以存也;無東南不足以存西北,為其實不足以存也。”議遂定。雖劉坤一、張之洞主之,季直實為奔走。清社將傾,為立憲領袖,意有所挽回,迄無濟。辛亥首義,清廷擢為農工商大臣兼江蘇宣撫使,則又以立憲為謬論,以共和為福利,覆電以辭,謂倘戀一己私利,不能解紛,徒以延禍。力促清帝遜位,退位詔書亦出季直擬稿。私議其意,《列子》所謂“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大抵以立憲逾時,民心盡失,而共和順時,沛然莫遏也。一生凡三變,由帝黨而主立憲,由棄立憲而促共和,蓋有見“議會種種幻象,污濁昏擾甚矣”。由仕宦而經營實業,擴充教育,皆為國計民生,順時而不離其實。季直有書名,初從顏歐入手,繼習《書譜》、《瘞鶴銘》,有意於六朝碑版。“謂陶心耘用卷筆非法,極服膺蝯叟,直起直落,不平不能拙,不拙不能澀。石庵折筆在字裡,蝯叟折筆在字外。”見翁日記。晚好黃山谷,嘗告子孝若云:“學山谷書,須知山谷之所學。山谷用俯空之筆,得之《瘞鶴》,褚河南書永徽《聖教序》,即俯控之筆,可體玩也。山谷書於平直處順逆處須注意,須更觀山谷謹嚴之字,乃能悟其筆法。”然其一生實得力於顏,差近其師松禪。此其行書高適《九曲詞三首》之二,植柢在顏,略有石庵意趣。詩云:“萬騎爭歌楊柳春,千場對舞繡騏驎。到處盡逢歡洽事,相看總是太平人。”款識:“乙卯二月。張謇。”鈐朱文“張謇季直甫印”。按,乙卯為民國四年,歲首中日密議“二十一條”事聞於天下,侵害國權,舉國沸騰。前年冬至,袁世凱祀天地於圜丘,為復辟帝制之先聲,季直與項城夙有舊誼,力勸不果,因辭北洋政府工商農林部總長、全國水利局總裁職,專注實業與地方事務。所書高適絕句,詩意歡酣,正值春景明和之時,孕育生機,是季直有待於來日者乎?

    陳懷萱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