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兒童鼻腔異物
我們在成長過程當中,對世界充滿好奇。通過不斷的探索、求知學習、研究進步,人類文明才得以向前邁進。兒童總是擁有一雙勇於獵奇的小手,確實是源於物種的天性。然而,在這條摸索的道路上,偶爾會遇上一兩段小插曲。
兒童鼻腔發現異物,多見於二至五歲的幼童。該年齡段的幼童,好奇心特別強,尤其對自己的身體結構充滿興趣,喜歡用各種物體探索人體孔道結構。他們經常喜歡用手指挖鼻孔,也喜歡為鼻孔尋找配對物體。
急診日常工作中,不乏接診到鼻腔異物的案例。被塞進鼻腔的異物,一般是兒童生活中所能及的物件,常見的有:食物——豆類、花生、糖果;物件——紙團、鉛筆頭上的橡皮粒、可拆卸的玩具零件、鈕扣電池、螺絲等;生物——昆蟲如蟑螂、蛾子、螞蟻,又或植物的小果實等。
由於幼童的表達能力有限,臨床上的病史採集相對困難,更多的是靠父母對兒童的觀察。部分病例,是異物在鼻腔內殘留數天後才被發現。兒童鼻腔發現異物的症狀,因應異物的形狀、大小、材質的刺激性及殘留時間而有所不同。80%左右的患兒起初並無症狀,部分患兒表現為哭鬧、摳鼻子。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及處理,異物會對鼻腔持續刺激,可出現流涕、膿性鼻分泌物、鼻腔出血、鼻腔異味等;其中,特別需要家長警惕的是鈕扣電池。因為鈕扣電池內含有硫酸等腐蝕性物質,可灼傷鼻粘膜甚至鼻中隔軟骨。從而引起鼻中隔穿孔,更可能導致鼻粘膜粘連狹窄。這些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最危險的是,兒童因不適、害怕、無助而哭鬧。兒童哭鬧時,深呼吸所產生的呼吸道負壓,可使異物往鼻腔深部推移,甚至墜入喉部、氣管、支氣管。而氣道若被堵塞,會有發生窒息的風險。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當家長們發現兒童鼻腔不慎置入異物後,首先要自己保持冷靜。因為許多時候,當患兒看見家長表現緊張,就更容易哭鬧,從而增加異物誤吸入氣管的風險。此時,家長的角色非常重要。他們在安撫孩童情緒之餘,應當即時檢查兒童所處環境,找出可能置入鼻腔的異物種類。如果異物體積細小,患兒大於三歲而且能良好配合指示的話,可以指導患兒用口吸氣。家長可幫忙按着沒有異物的一側鼻孔,讓其以有異物的一側鼻孔用力呼氣。有研究報告指出,大約60%的患兒可通過此方法排出異物。倘若經過上述處理後仍未能成功排出異物,那麼就不應勉強,應盡快到醫院就診。
醫護人員會根據患兒的配合程度、異物的大小、深度,選取適當的醫療器具吸取、夾取、鈎取等方式去除異物。由於異物所在位置的鼻粘膜充血、水腫甚至發炎,取物的過程中可能會有鼻出血的情況。這時可局部在鼻前庭(鼻翼及鼻端的軟組織部分)加予按壓,並配合冰敷以施行止血。部分位置深入的異物,則需要進行內鏡檢查或手術取出。
避免兒童鼻腔異物發生,預防最為重要,看顧、存放好危險物件以及安全教育是重點。家長應該篩選適合兒童年齡段的玩具種類,並教育其正確玩法。警惕兒童的異常行為及相關症狀,一旦出現鼻腔異物而且未能處理,就要及早就醫。
鏡湖醫院急診科 王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