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是同學的“小天使”
在孩子心靈這片土地上,我們給孩子從小播下“助人為樂”的種子,長大後,他們就會懂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善待他人,體驗到完美人生的快樂。
上學年剛開學不久的一天,小女Apple回家告訴我,班主任讓她負責座位周邊幾個同學的上課秩序和學習進度,還要幫助一位平時不怎麼說話、總是欠交功課的同學檢查手冊並簽名,如果手冊漏了寫而同學欠交功課,是需要負連帶責任。孩子一邊高興被老師信任,一邊又擔心自己能否做好。
又過了幾個月,班主任重新調整座位,孩子的周邊同學又換了,而這次,孩子要負責做“小天使”的對像是一位上課不認真聽、小動作特別多但很聰明的同學。這位同學被老師們說教的多,變成了習慣,不聽不學的樣子老師也沒辦法。但Apple卻用她所謂“耐心與溫柔”的方法成功幫助同學改變了。上課不吵不鬧不做小動作,有不懂的還主動問Apple,兩人還成了好朋友。
每次座位大調整,孩子都要負責幫助周邊的同學們,受幫助的同學只多不少,因而同學們對她的稱呼從“班長”變成了“姐姐”。
女兒是同學們的“小天使”,這是班主任給她的稱呼,也是孩子樂意做的。學習付出,學會幫助別人,這樣的機會她很珍惜。也因為班主任對她的信任,加上她好學懂事,沉着穩重,有責任心,孩子做得很好,既幫助同學也為老師減輕教學負擔,自己又有得着。而作為家長,我也一直給予支持和鼓勵,因為付出與同理心並不是每個人都學得會或能接受的。當她見證同學慢慢進步變好的同時,我知道她比誰都開心,樂在其中。
我順便告訴孩子,“因為在某方面的特質讓班主任肯定,才會選擇成你為某些同學的陪伴者,而且也要靠你自己找到幫助同學的好方法,這當中的經驗都是課本上無法學到的。”孩子是一個“與人相處時不容易生氣,謙讓尊重別人,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個性,做事有條理,懂得體諒別人,有同理心”,這些都是班主任給她任務的原因,在幫助同學成長的同時,能自我成長,“施比受更有福”。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帶領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那麼,所謂的認識並不只是認識自己,更多是去認識與自己不同的存在。如今孩子雖然小學畢業了,作為父母,希望在她的中學時期,能繼續保持一份同理心,責任心與幫助同學的愛心,在校園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安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