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菜表演和餐廳演員
肯定不是海底撈發明了拉麵表演,甚至於這種表演本已過了時,卻被海底撈裝模作樣改良了一番,又成了一個嶄新的噱頭。從前在麵館朝向人行道的玻璃櫥窗裡,行人們不是總能看見戴着白色廚師帽的拉麵師傅——好似小女孩翻花繩一樣——在空中舞動麵條嗎?師傅們賣弄的當然是專業性,即對菜餚“血緣正統”的保證。被這樣長時間揉捏過的麵條,想來肯定是富有嚼勁、美味十足的,於是圍觀者們便自然而然地願意踏入店門、掏出錢包了。
在路邊小攤或是餐廳裡,手舞足蹈的表演並不罕見,但現如今這類表演卻更講究與顧客的互動,而非僅是對嫻熟技巧的賣弄。舊時流行的畫糖人已日漸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土耳其冰淇淋”的演出:小販手腕一扭、長桿一轉,食客手中就只剩下乾巴巴的甜筒,於是只能再伸手去討要冰淇淋,被三番五次地戲耍也得露出笑顏,不如此不足以顯得自己大度。這倒是較為極端的例子——在眾目睽睽下,消費者也參與到表演之中,被迫上演了一場羞辱自我的滑稽戲。
與之相比,海底撈的“拉麵舞”就顯得溫和了許多。誠然,麵條時不時是朝着顧客的臉上甩的,但服務員總會在千鈞一髮的時刻及時將麵條收回手中,驚起一片尖叫聲。這既是拉麵表演的高潮部分,也是為了避免觀眾們走神到爪哇國去,叫表演者只能尷尷尬尬地獨自完成“舞蹈”——不過,在這般距離過近的表演裡,表演者的尷尬也會成為觀眾的尷尬。雙方不得不達成某種心照不宣的共識,形成同謀一般的夥伴關係。食客們以點頭、微笑和拍照錄像等方式,協助服務員完成一場司空見慣的“拉麵舞”——儘管誰都知道,麵條並不會因為僅那幾下動作而產生什麼質的變化。
(上)
李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