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不宜多思
北京的銀杏變黃了,空氣變得寒冷,住的舊式家屬院也進入凜冬來臨前的淺眠,只有鳥鳴不知從何處傳出。我站在樹蔭下,有種隱世的錯覺,心也隨之沉靜。老祖宗有言,秋天講究收斂心神,多慮而生的勞苦愁煩都是不必要的。
以前,我絲毫不在意四時節氣,不曾想過天地與身體間的聯繫。零下五度,斗膽只穿一條露腳踝的牛仔褲,不知是在時尚面前不畏天寒地凍,還是年輕人總是血氣方剛的。就算下雪,手指冷到僵硬,雪糕還是吃得不亦樂乎,哪會計較什麼脾胃受涼,中醫說的陽氣虧虛與我無關,人家外國人生完孩子連月子都不用坐呢!我猖狂了好些年,有日因為半夜經痛,突然醒悟,開始反思過往的人生,至此帶着謙卑的心,學習前人留下的智慧,聆聽身體的需求。
《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有此記載:“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意思是天地褪去暑氣以後,世間萬物,較蓬勃的夏天而言都失去了生機。我們應隨順季節的節奏,在氣溫改變之時,也令自己的神和氣安靜下來,以豁達的心態生活。
秋天要收斂精氣神是有據可循的,西方醫學對此亦有一番解釋:入秋後日照時間縮短,大腦底部的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便會增多,從而抑制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令人昏昏欲睡,或是鬱鬱寡歡。
悲傷二字,與秋天也似乎是如影相隨的,唐有劉禹錫寫“自古逢秋悲寂寥”,現有周迅唱“走在落葉繽紛清冷的秋,驀然捕捉了戀人哀怨的眼眸”,可見人們的心神一直都受到“秋刑”的影響,容易隨着一片片飄零的葉,落入傷感的思緒裡。
所以,趁着現在葉子還未完全枯槁,我們還是要多帶着好心情到戶外曬太陽,盡享金秋的颯爽。
司徒子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