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這為港澳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藍圖。澳門特區必須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進程,不斷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向着正確方向前進。
一、增強認識與抓住機遇
澳門回歸後已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一國兩制”也已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內容。作為中國特別行政區,澳門未來發展必須緊緊抓住國家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與橫琴深合區發展戰略機遇,認清澳門在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中的歷史責任。
融入國家發展,尤其是參建粵港澳大灣區與共建橫琴深合區,有利於彙聚全球更多創新要素資源,可以為澳門發展多元產業提供新空間與新動能,尤其是有利於推動澳門的科技產業、現代金融、中醫藥、商貿旅遊等產業與內地的分工合作、優勢互補,促進生產要素的流動。參與“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可以為澳門提供新機遇,進一步深化澳門與佔總人口兩億多的葡語系國家的緊密關係,加強澳門對東南亞、中東、非洲,甚至歐洲和南美等地的輻射範圍。
二、主動融入與增強能力
二十大報告明確港澳要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對於澳門來說,要更加主動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首先,要更好地利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便利條件,善於捕捉和緊緊抓住國家發展的新機遇和新空間,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釋放自身優勢,發揮溝通中國與海外的貿易聯繫與促進文化交流的作用。其次,不斷提升自身發展的素質和能力,增強整體競爭力。澳門是典型的微型經濟體,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加以澳門經濟結構較為單一,經濟發展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波動性與不穩定性。因此,需要通過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來增強澳門經濟的韌性和抗逆性,提高應對外部經濟急促變化的適應力和經濟風險的抵禦力。
三、融入發展與保持優勢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不是要使港澳失去自身特色與優勢,而是要港澳在保持自身特色與優勢的同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澳門畢竟地域狹小、資源有限、對外依賴度高,因此,必須利用內地寬闊的市場與豐厚的資源,特別是內地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尋找自身發展的新空間與新動能,使澳門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在祖國內地獲得就業、創業、生活、工作的新機遇。
過往實踐表明,內地與港澳是優勢互補的關係,是互相促進的關係。對澳門來說,其特色與優勢是世界休閒旅遊中心、自由港與低稅制、與國際接軌的制度規則、與葡語國家及歐洲的歷史聯繫等。澳門要在保持自身特色與優勢同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利用自身特色與優勢推動國家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貢獻澳門力量。
四、共建橫琴與澳門未來
橫琴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切入點。橫琴深合區作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的實驗區,要不斷推進“共商共建共管共用”機制的建設,實現建與管的深度合作。在產業發展方面,澳門與橫琴要建立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推進科技產業、現代金融、中醫藥及商貿旅遊四大產業發展。在規則與機制方面,要持續推進兩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支持深合區營商環境與生活環境改善,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準開放的新體系。同時,橫琴要構建與澳門深度銜接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實施澳門居民生活便利措施,推進跨境執業、醫療社保等民生融合,營造趨同澳門生活發展的制度環境。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推動澳門與內地邁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準的融合。
澳門理工大學公共行政學教授
澳門社會治理研究學會會長
婁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