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開放指數續降中國逆勢上行
據中新社消息:五日在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上發佈的《世界開放報告二○二二》顯示,總體水平上,最新世界開放指數繼續呈下降態勢。但與之相對,二○一二年以來中國開放指數及排名均實現躍升。
這份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合著,對一百二十九個經濟體二○○八年至二○二○年的開放度進行排名,今年首次公佈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的各國開放情況。
據測算,二○二○年,世界開放指數為○點七四九一,比二○一九年下降百分之○點○二,比二○○八年下降百分之四點一。新加坡是二○二○年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德國和中國香港排名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發達經濟體相對發展中經濟體的開放度優勢不斷縮小。二○○八年前者的開放指數比後者高百分之二十四點七,二○一五年高百分之十七,二○二○年僅高百分之十二點四。七國集團開放度持續縮小,二○二○年為○點七八二四,比二○○八年、二○一五年和二○一九年分別下降百分之八點七、百分之三點七和百分之○點二。
世界開放程度下降
報告指出,二○二○年世界開放程度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跨境社會隔離加強趨勢所致。世界開放的演進不是線性而是波動的,目前仍處於震蕩下行期。
在此背景下,中國開放指數逆勢上行,從二○一二年的○點七一○七躍升至二○二○年的○點七五○七,提高了百分之五點六,排名從第四十七位躍升至第三十九位。報告稱,中國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構建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能力不斷提高,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華推進高水平開放
報告也提醒,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水平開放,要把握好開放和安全的關係,健全開放安全保障體系,增強在對外開放環境中動態維護安全的本領。
對於世界格局演進態勢,報告認為,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歷史上,瘟疫、戰爭、經濟危機等都曾阻礙經濟全球化發展,但全球化向前的大方向沒有改變。隨着後疫情時期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的技術革新將促進全球化在曲折中開啟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