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驅魔 細節薄弱——談《魔鬼之光》
看《魔鬼之光》,不期然聯想到警匪片。女主角為修女,擁有奇異能力,能夠拯救着魔者,但教廷禁止女性驅魔,只能協助,最後她不顧規條。這樣的劇情,不就是勇猛警員不顧上司命令,主動追捕惡匪的情節嗎?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魔鬼之光》,野心不小,先是介紹教廷驅魔學校的運作,並加入科學辨證,顯見驅魔現代化;繼而提出“究竟不顧一切驅魔救人,還是按教廷規矩任由末期着魔者等死”的問題,諷刺教廷制度並不人性化,無法優先救人;最後鑽入着魔者內心,道出被魔鬼上身的人多有內心傷痕。一切一切,反映了劇本不流於典型,嘗試以另一角度演繹《驅魔人》的故事。
確實,影片初段頗有吸引力,尤其寫及驅魔學校中教學、檔案室、聖水秘室、驅魔實習等環節,甚至是驅魔師為神父,修女只能當照顧者,諷刺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但故事發展下去,這些細節並沒有加強,細緻實感不足,新奇吸引力亦漸漸消散。
主劇情是小女孩被鬼上身,女主角打破規條為她驅魔,先成功後失敗,並牽引其身世舊事。劇本採用無驅魔資格修女的角度看事件,也就是從女性角度救人,總算特別。較好看是女主角驅魔過程中並不是灑聖水、唸聖經等常見舉措,而是從中看到人心、找出人心,從而抑壓魔性,突出女主角以柔和方法驅魔,讓着魔者感受人間溫暖,都是同類片中少見。
導演丹尼爾史坦縱橫影與視,專拍恐怖片,較出名作品已是十二年前的《魔驅人Ⅱ》,都是類似的驅魔戲。本片勝在簡短易明,九十多分鐘的故事完整,但整體上仍然見慣見熟,修女內心、教廷態度、驅魔過程等都薄弱了,特別是人魔鬥法,匆匆而過,沒有玩出生死邊緣的高潮,反映整個製作成本非常有限,無法大陣仗。
lhaio@yahoo.com.hk
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