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2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代表:投資新疆是投資華未來
青海藏羚羊數量大增
“中國深度”頻突破
央企發力促中國式現代化
數字故宮助力傳播文遺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0月22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中國深度”頻突破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中國深度”頻突破

    十年前,中國首台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突破七千米深度。

    中國人首次推開深海世界的“大門”。如今,“中國深度”又有了新坐標。中共二十大代表,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古嫵在接受專訪時表示,近年來,核心部件全部國產化的“深海勇士”號、中國自主研製的深海重器“奮鬥者”號先後投入應用,將“中國深度”坐標推進到萬米深海。

    十年間,古嫵透露,“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和“奮鬥者”號已累計下潛八百多個潛次,中國實現了全海深載人深潛關鍵技術突破,載人深潛科學研究邁入世界第一梯隊。

    缺席近五十年

    國外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着手載人潛水器的研發。古嫵介紹稱,目前應用較為成功的大深度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包括美國的“阿爾文”號、法國的“鸚鵡螺”號、俄羅斯的“和平一”號和“和平二”號以及日本的“深海六五○○”號。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提出研發載人潛水器,但由於當時國力的限制,並沒有研發能力,論證時間長達十年。直到二○○二年,“七千米載人潛水器”(後來命名為“蛟龍”號)才正式立項。在此之前,中國在載人深潛領域缺席了近五十年。

    不過,自“蛟龍”號項目立項至今,經過二十餘年的跨越式發展,中國在載人深潛領域實現了後來居上。目前中國已經擁有“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三台大深度載人潛水器,實現了大深度載人潛水器建設與應用的譜系化。同時,自主設計建造了專業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

    古嫵表示,近幾年,中國年平均下潛次數位於世界前列。而且隨着系列載人深潛器先後投入應用,中國科學家得以深入數千米乃至萬米海底,並獲得了大量新發現,這催生了深淵生命科學、深海極端環境科學、深海礦產資源開發等新學科。

    萬米深海奧秘

    從七千米深到一萬米深,中國花了八年。古嫵表示,載人潛水器的研發難度很大,首先要解決結構耐壓問題。比如:“蛟龍”號下潛七千米,對應的壓力是七千噸,相當於潛水器本體每一平方米上摞了一百五十輛坦克(每輛約四十五噸重)。為保障下潛人員及設備安全,需要載人球殼、其他耐壓殼體承受巨壓而不變形,因此對材料、結構和密封技術等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此外,還需要解決大深度水聲通信和高精度水下定位等技術難題,才能讓潛器與海面上的科考母船交流暢通,定位精準。

    攻克這些難題,潛入萬米深海有何意義?古嫵表示,深海(水深超過一千米)佔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五十左右,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戰略新疆域,但人類對深海區域的認知不過百分之五。過去科學家以為,海洋六千米以下的地方是一片毫無生命活力的世界。但隨着越來越多深淵科學調查活動的開展,人們關於深海的認知正在被顛覆。

    古嫵表示,科學家發現,萬米深海存在大量的新物種,生物具有高密度聚集性和高度專屬性,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而且,萬米深海是最接近地球深部活動的區域,其板塊俯衝及伴隨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過程一直是地球科學領域的前沿和熱點。

    (北京二十一日電)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