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3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美麗中國展新畫卷
藍天白雲不再是奢侈品
動植物們有了“新家”
公眾參與節能減排
農田“細菌戰”守護食品安全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0月1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藍天白雲不再是奢侈品



藍天白雲下的北京國貿地區(中新社)

    藍天白雲不再是奢侈品

    四十二歲的內蒙古人黃琴,已經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年,最近十年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空氣日臻改善。

    十年前,她的兒子剛出生時,是北京空氣污染相對較重的時期,霧霾蔽日的景象,迫使她置辦高端空氣淨化器並二十四小時開機。如今,開着出租車的黃琴告訴記者,她的營運車輛早已從燃油車換成了新能源車,現在最喜歡開着窗感受北京城的微風,“空氣乾淨也舒服,家裡的空氣淨化器早就不知道放在了哪裡,周末特別放心帶孩子到家旁的溫榆河公園慢跑。”

    大氣污染一直是中國“大城市病”的突出問題。二○○八年北京奧運會時,糟糕的空氣曾飽受外界批評,這把懸在北京市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需要盡快拔除。

    治霾成效肉眼可見

    過去十年,北京在大氣污染治理上下了苦功。壓減燃煤超九成,平原區基本實現無煤化;“散亂污”企業實現動態清零,抓住燃煤、機動車、揚塵、工業等,開展“點穴式”精準治理;與津冀及周邊省區市強化聯防聯控聯治……

    空前的治理決心和力度,帶來肉眼可見的成效。二○一三年北京的PM2.5為八十九點五微克/立方米,二○二一年是三十三微克/立方米,下降了近三分之二。重污染天數也從二○一三年的五十八天降到了去年的八天。

    北京的常態藍天只是十年來中國空氣質量改善的縮影。二○一三年,中國開始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力調整能源、產業、交通運輸、城市環境治理“四個結構”,積極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建立世界最大清潔煤電體系,機動車排放標準和油品質量標準也實現“三級跳”;扭轉過去施工工地砂石骨料開採等“暴土揚塵”局面……

    十年間,中國七十四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百分之五十六,重污染天數減少百分之八十七;二○二一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數比二○一五年減少了百分之五十一。PM2.5年均值由二○一五年的四十六微克/立方米降低到二○二一年的三十微克/立方米,歷史性地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第一階段過渡值三十五微克/立方米。據美國彭博社報道,二○一三年到二○二○年七年間中國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程度,相當於美國通過《清潔空氣法案》之後三十多年的成就。

    藍天白雲成為常態

    讓藍天白雲在中國成為常態,不再也不應該成為奢侈品。正如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所說,“我們深感,我國大氣環境質量同人民群眾的期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還有差距。我們將繼續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