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一代的感化力
——談《深宵閃避球》
今年是香港影壇的奇蹟,多齣影片締造意想不到的高票房,一浪接一浪。新上畫的《深宵閃避球》規模有限,承接不了氣勢,但非粗製濫作,寫廢青的純真、成人的無能,頗有控訴力。
一班廢青,陰差陽錯下組成閃避球隊,在鄭伊健訓練下參加比賽。這種地底泥翻身贏比賽故事,見慣見熟,但編劇加入兩個不同層次的筆觸,將典型變得非典型。一是不同女隊員各有自己的憤世故事,其中李靖筠曾在學校為被欺凌同學出手,對方是校董兒子,結果無人敢得罪校董,她自己成為無辜罪人,被法律起訴;相近的筆觸,在於另一個隊員的律師父親,因操守問題而成被社會聲討;還有閃避球裁判被收買而作出不公判決。凡此種種,皆說出成人世界的虛假醜惡,他們操控年輕一代的道德標準,相比之下,這班廢青顯得更有人性,夜闖學校搗蛋一場戲,踩着道德界線,在現時講求意識形態下難得再現。
另一層次是將隊員受感化為奮發圖強的傳統結構扭轉,變成教練鄭伊健受感化。他沒有過人之處,實為失敗者,跑步總是第二,寄居在細佬家中,活脫一名廢佬。他與舊同學錢嘉樂的一段說話,道出閃避人生的遺憾,一句“成就另一個人也是一種成就”,畫龍點睛。他在訓練過程中退場,卻看到隊員李靖筠的不屈,被受感動,最終改變人生態度。鄭伊健是全片的核心,從閃避人生到面對困境、敢於逆境自強,構成中佬受廢青感化的過程,折射出年輕一代的影響力。
全片披着一層喜劇外衣,看似兒戲,也捨棄從苦練中戰勝的例牌煽情,但諷刺成人以為高高在上,眼中的廢青,內裡保持人性初心,並能夠感化成年人,改寫成年人的人生觀。延伸至時代變更,後浪推前浪,很有交棒的寓意。新導演應智贇拍得中規中矩,少了人物之間的戲劇性衝突,賽波場面更為簡單。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