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名果名篇
(西窗小語)英撤肯尼亞前毀大量檔案
(一格藍山)爛提子
(第四人稱)清零
(拾光者記)由零開始
(夢寐園)憤怒冰山
(幸福魔法)現在還不夠幸福嗎?
(尋樂人生)願景是四城先互通
(筆雯集)唐伯虎的詩文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9日星期五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0月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夢寐園)憤怒冰山

林 月

憤怒冰山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耿耿於懷。一位於我來說很重要的人做了一件離譜的事,被發現後他卻先發制人地對被他傷害了的人發怒,而且還怒不可遏。如是者,受傷的人倒是進行了反省,甚至不停反問自己是否揭發了他的錯才是事件的根源。

    除了覺得不公平,我對這個現象也感到好奇。其實對於“惱羞成怒”我是不太能理解的——一個人做了錯事,正確的方向不是先檢視自身行為,從而進行反省,再去思考能否補救嗎?但犯錯者卻率先發怒,試圖把責任轉化到對方身上,這有點不可思議,現實中卻似乎很常見。

    心理學家丹尼爾 · 戈爾曼在《

    情商》一書中的“憤怒冰山”理論解答了我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角往往只是很小的範圍,“憤怒”便是冰山所能看到的那個小角,只是表層情緒。而冰山真正龐大的體積其實深藏在看不到的海洋底下,位處深層的更有可能是連自己都無法察覺的複雜情感,例如尷尬、羞愧、內疚、難為情、壓力、悲傷、無助等等。當事件本身讓人受到傷害時,不懂處理情緒的人未必會顧慮其合理性,而是像條件反射一般利用憤怒去攻擊對方,啟動情緒的保護機制。殊不知憤怒雖是掩蓋,卻往往會讓事件走向一個不可收拾的結局。

    心理學家的建議是,遇事容易憤怒的人,應多提醒自己去注意和尋找憤怒冰山底層的真正情緒,發現自己隱藏的想法或期待,試着表達憤怒背後的訴求,這對關係的經營和修補才有正面的影響。面對易怒者,若你仍希望溝通不被切斷的話,也建議先保持平靜,暫時放下事件的對與錯,轉而好奇對方憤怒背後的真正原因,再去溝通,這樣也會更有利於改善關係的質量。

    林    月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