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多維地圖曝光
歐洲航天局(ESA)的“蓋亞”空間望遠鏡於二○一三年發射升空,旨在通過描繪銀河系內近二十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距離和速度,繪製出最詳細的銀河系圖譜。ESA日前發佈借助“蓋亞”空間探測器繪製的銀河系多維地圖,該探測器試圖以前所未有的細節繪製銀河系地圖,觀測了近二百萬顆恆星,並揭示了像大型海嘯一樣席捲這些熾熱巨型天體的神秘“星震”。這是ESA發佈的第三批銀河系探測數據,也是迄今最詳盡的銀河系星系圖。
天文學家表示,儘管這二十億顆恆星僅佔銀河系恆星總數的百分之一左右,但在複雜算法和其他信息的加持下,他們可借助這些數據管窺整個銀河系的全貌,解開有關銀河系及其內恆星的一些重大謎團。
ESA新聞公報日前說,此次發佈的數據涵蓋了“蓋亞”收集的約二十億顆恆星的最新數據,包括其化學成分、溫度、顏色、質量、年齡,以及徑向速度,即恆星接近或遠離我們的速度。
此次公佈的新數據還包括超過八十萬個銀河系雙星系統以及十五點六萬顆小行星等太陽系內天體的信息,此外還有銀河系以外約二百九十萬個星系和一百九十萬顆類星體的信息。
“蓋亞”探測器還探測到了“星震”。此前它已經發現了導致恆星周期性膨脹和收縮的徑向震動,而這次在成千上萬顆恆星中還發現了強烈的非徑向星震。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阿爾茨說,“星震”能幫助人類進一步了解恆星,特別是其內部運轉。“蓋亞”為研究大質量恆星的“星震學”打開一座金礦。
ESA說,新數據還顯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一些恆星由原始物質構成,而像太陽這類恆星則富集了前幾代恆星的物質;接近銀河系中心和星盤平面的恆星與距離較遠的恆星相比,金屬含量更豐富。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主管、“蓋亞”法國科研負責人米尼亞爾說,“蓋亞”的探測數據有助於增進對銀河系歷史的了解,但原本預計“蓋亞”可完成基於廣義相對論的天體力學預測,這一任務尚未完成,因為很難達到預期的精度。
“蓋亞”探測器自二○一三年由ESA發射以來,一直在那裡觀測太空,它將繼續掃描天空,直到二○二五年燃料耗盡。“蓋亞”是目前產生最多科學論文的科學任務,隨着該探測器收集的數據與日俱增,再加上射電天文學等其他觀測技術的幫助,銀河系的全貌正慢慢浮現出來,科學家們距離解決銀河系中暗物質如何分佈等重大謎題越來越近。
新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