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兒童mRNA疫苗最快下月抵澳
十六醫護出戰珠澳琴職技複賽
團體:防疫政策須科學有理
退協函葡倡會員享同等權利
整段高頂馬路下周一起交管
今秋分有驟雨
(新聞小語)館校有機結合播科學種子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9月23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館校有機結合播科學種子

夏 耘

    館校有機結合播科學種子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喚醒下一代的科學、創新及探索意識。澳門科學館今年先後獲列入“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及“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乃港澳台地區唯一獲“雙基地”榮譽的科技場館,予本澳更大信心開展科普教育,社會亦對科學館有更大的期許。

    本澳地小人多,具規模開展科普教育的場館有限,科學館可謂最具代表性的科普教育場所之一,自開放以來深受歡迎。然過往在不少人心中,科學館定位大多是親子休閒場所、旅客觀光景點。隨着觀音像海濱休憩區的啟用,帶動更多本地人入場,加上本澳近年重視科普教育,投入大量資源推動科研及科普,科學館的定位及使命更清晰,舉辦的科普活動亦更多元、豐富。

    近年本澳升讀理工科的學生較以往少,或因部分人認為理科課堂較多公式化講解,欠缺互動,甚至覺得科學知識硬梆梆,較難應用於生活。科學館設立天文館,及太空科學、機械人、聲學、物理力學、遺傳學、環保等十多個主題展廳,館內設備與學生的課堂知識有聯繫。且不少場館有互動展品,可讓入場者在互動體驗中學習,於動手過程中享受探索科學的樂趣,寓教於樂。

    知識成就夢想,科技創造力量。藉科學館獲“雙基地”的契機,宜思考如何利用好現有資源,更好發揮科學館作為科學橋樑的角色,啟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新思維。目前科學館已加強“館校合作”和舉辦多元化科普教育,應了解學校在開展科普教育的難點,將館內優質教育資源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形成創新的科學教育模式。雙方合作把更多科普課堂搬到科學館,並舉辦延伸課堂學習活動,推動館校更好銜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步開展更多教師科普講座及活動,支援本澳科技教師的培訓,提升師資隊伍的科普教育水平。還可定期舉辦具互動性的科普工作坊,供家長及子女參加,在親子樂的同時,下一代可從小養成對科學的好奇心,播下熱愛科學的種子。

    夏  耘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