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殺傷力
——談《荒野謎屍》
一宗謀殺案,揭示了孤寂與歧視的殺傷力。《荒野謎屍》拍得不落俗套,反男權反壓逼,並展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只是導技少了神采,成績未夠突出。
由《弦途有你》金像影后麗絲韋花絲潘監製、改編自暢銷小說的本片,故事背景設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小鎮,一個充滿家暴的家庭,惡父一巴掌摑倒妻子,非常震撼,家人先後離家,剩下幼妹與惡父共處,率先寫出父權主義的壓逼感。
後來幼妹獨自在沼澤旁木屋居住,靠捉青口維生,過程難讓人信服,一個沒有上學的女性,如何獨自應對罪惡與生活?主戲是她長大後,嚮往大自然,熟識各種生物,先後情傾兩個男青年,引致愛情殺機,被懷疑謀殺,正義律師協助。
一個獨自在沼澤中成長的少女,是暴力家庭下的產物,也是社會歧視的惡果。本片主題寫出歧視猶如暴力,將一個單純少女幾乎送上斷頭台,筆觸具控訴力。改編後的劇本整體未夠精煉,但有不少佳句。少女遭到嘲笑的戲,充分表現城市人對鄉村人的偏見,從此孤立在沼澤中居住;認識少男後,一句“沒有寂寞,我已經很滿足”,直入孤獨心靈的悲哀;一句“貝殼好多時讓人看見外觀的美麗,裡面的生命體卻被隔絕成長,無人關注”,入心入骨的痛心比喻。
女導演奧利花紐曼拍慣電視片,今次執導無法展現出靈活電影感,技巧四平八穩,法庭戲簡單,控辯雙方對峙亦拍不出劇力,整體減少兇殺案的懸疑,着重兇殺案前的鋪排,文戲多於殺戲。關於女主角容易陷入情網的描寫,過於簡化;她在沼澤的生活細節亦貧乏,不過拍出女主角與大自然共處的和諧,她後來鑽研自然生物而出書,精神開朗,襯托出大自然是心靈的最後寄托。Mychael Danna的音樂,柔婉優美,真有大自然的樂感,大大提升故事的感染力。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