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7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無辜幼兒慘被解剖製成標本
七三一部隊與美骯髒的交易
多地紀念“九一八”事變
陝試鳴防空警報
侵華日軍第100部隊罪證曝光
絲路國際藝術節陝開幕
“祝融號”着陸區曾有液態水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9月19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祝融號”着陸區曾有液態水



去年六月十一日公佈的由祝融號火星車拍攝的“着巡合影”圖

    我國首發佈火星探測科研成果

    “祝融號”着陸區曾有液態水

    【中新社北京十八日電】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十八日消息,科研團隊在“祝融號”火星車着陸區附近發現含水礦物,證明着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科研成果揭示了火星風沙與水活動對地質演化和環境變化的影響,為火星烏托邦平原曾經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支撐。

    九月十六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科學研究成果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北京召開,旨在加強天問一號科學研究成果交流。

    獲取逾千四GB數據

    截至九月十五日,天問一號環繞器已在軌運行七百八十多天,火星車累計行駛一千九百二十一米,完成既定科學探測任務,獲取原始科學探測數據1480GB。科學研究團隊通過對中國自主獲取的一手科學數據的研究,獲得了豐富的科學成果。

    通過對着陸區分佈的凹錐、壁壘撞擊坑、溝槽等典型地貌的綜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與水活動之間存在的重要聯繫。

    岩石發現含水礦物

    通過相機影像和光譜數據,在着陸區附近的板狀硬殼岩石中發現含水礦物,證明在距今十億年(晚亞馬遜紀時期)以來,着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

    結合相機影像和火星車移動車轍等信息,發現着陸區土壤具有較強承壓強度且摩擦參數較低,存在與水活動相關並經歷風沙磨蝕的特徵。

    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風沙與水活動對地質演化和環境變化的影響,為火星烏托邦平原曾經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豐富了人類對火星地質演化和環境變化的科學認知。有關成果已在《Nature Astronomy》、《Nature Geoscience》、《Science Advances》、《中國科學》等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發表。

    此外,科學研究團隊還利用天問一號探測數據,在火星表面岩石密度與地表侵蝕程度的關係、近火空間環境中離子與中性粒子分佈情況,以及火星重力場等方面,獲得了一批優秀的科學成果。

    目前,天問一號環繞器繼續在遙感使命軌道開展科學探測,持續積累第一手科學數據,為人類深入認知火星作出中國貢獻。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