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海角片羽)偶見寫作“偶像”吳象
(山谷小島通信舍)無差別愛人
(四方聽音)活傳奇
(老陳尋味天下)吃牛生
(衆藝館)編年史
(時光迴輪)一台菲林相機
(胭脂齋)抗衰的單行道
(賭城單身女子周記)颱風天料理
(筆雯集)撥不斷的頂真曲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9月18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海角片羽)偶見寫作“偶像”吳象

賀越明

偶見寫作“偶像”吳象

    吳象先生於去年五月十八日在北京離世。他是一九二二年一月生人,得享罕有的百歲之壽。我與他有過一面之緣,談不上熟悉,但他是我心目中寫作的“偶像”。箇中原委,說來話長。

    那是一九六七年冬,我上小學二年級,家裏來了親戚,是在太原當教師的大表兄、大表嫂及幼小的子女。住下第二天,大表嫂的父母來看望女兒女婿一家。原來大表嫂在上海生長,因有個哥哥在山西工作而去了太原。她的父親名叫吳梅士,其時已逾花甲。父親讓我叫他爺爺,他擺手說:“使不得,這樣稱呼亂了輩份,叫老伯就好。”於是,我便叫他老伯。後來我跟父親到塘沽路三角地菜場附近的吳家造訪,吳老伯很健談,普通話帶安徽口音,講起兒子大智,抗戰開始時讀高中,突然失蹤聯繫不上了,家裏四處打聽都無下落,兩個月後收到一封輾轉寄來的信,才知已入延安抗大學習,名字也改單名“象”字。這個柳暗花明的情節,我聽着有趣記住了。

    兩三年後,我識字多些,常到里弄居委會看牆上掛着的《文匯報》,想起吳老伯說他的兒子當過《山西日報》總編輯,知道定是很會寫文章的人。

    讀到吳象的文章,是一九七八年上大學後。那時他任中共安徽省委副秘書長,隨省委第一書記萬里深入農村調研,總結和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文革”結束還不久,對於解放生產力卻有違教條框框的這種生產方式,從中央到地方都有抵觸和反對意見。他在《人民日報》發表多篇大塊文章,力求用新的社會實踐破除舊的思想阻力,激發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尤其整版的〈陽關道與獨木橋〉,以兩位省委書記觀點不同的對話為引子,用大量事實和資料,闡述實行包產到戶的必然性及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邏輯嚴密,文氣暢達,讀來有振聾發聵之感。我讚佩之餘,冀望以後也能寫出這樣的長篇宏文。

    吳象以後歷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室務委員、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多年裏,我知道他,而他並不知道我,如同現今“粉絲”之於偶像。然而,人之相遇又很奇妙。一九九五年夏,我在三藩市當記者,有天收到斯坦福大學舉辦吳象的“中國的農村改革”報告會預告。我按時去報告會現場聆聽,他講了兩小時,回答了師生們的一些提問。結束後,我與吳象及夫人劉玉邊談邊走出教學樓,主要談他訪美的活動行程。隨即,我對他說這個採訪是“半公半私”,接着說起他的大妹和大妹夫名字,也講到幼時見吳老伯的往事,提到他瞞着家裏奔赴延安的經歷。吳象初顯驚訝又恍悟大笑。原為新華社記者的劉玉驚歎:“沒想到,在美國來採訪的記者還是親戚!”我笑道:“這親戚關係有點拐彎。”交談了一會,我把相機交給從旁路過的一個學生,為我們攝下合影以作留念。

    賀越明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