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排灣的飛機說起
田中泓
上期文章從展示在石排灣郊野公園的飛機,談到一九二四年小型飛機“祖國號”由葡國飛到澳門的歷史。
其實,關於澳門的航空發展,在一九二四年之前已經開始。據說,在一八九一年一月十八日,外籍飛行家杜馬斯 · 巴榮(Thomas Baldwin)兄弟在澳門西洋墳場,進行了一次熱氣球跳傘活動,可能是在澳門最早的航空活動。
而一九一五年夏天因兩廣水災,海內外踴躍賑災。當年九月下旬,旅美華人飛行家譚根應澳門商會及鏡湖醫院籌賑處邀請抵達澳門,進行了籌募賑災善款的飛行活動。
但真正與航空運輸有關,要到一九二二年,法國人查理 · 高烈(Charles de Ricou)致函澳門總督,建議設立“澳門空運公司”(Macao Aerial Transport Company),發展澳門到香港、內地等航線,以及成立飛行訓練學校。由於香港規定了飛行高度不可高於一百五十呎,令飛機很難穿越各島嶼,而且,中國政府投訴Ricou的兩名機師及機械師轉投廣東的軍閥,令計劃最終未能進行商業性運輸飛行。
一九三六年十月廿三日,泛美航空公司試飛香港到澳門的航線成功,翌年一月起正式通航,首航班機在澳門新口岸機場海面降落,泛美的香港至澳門的航線,是其經營的舊金山/馬尼拉/香港航線的延伸,有了這條航線,澳門就同太平洋地區的若干大城市密切聯繫起來。
可惜,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泛美決定停辦澳門的航空運輸業務,從而結束了澳門民航的初始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着港澳地區的經濟復甦,航空運輸業也受到兩地社會的關注。一九四八年在香港注冊和成立的“澳門航空運輸有限公司”,由澳門政府經濟司司長兼市政廳廳長羅保任董事長,梁昌任經理。同年四月正式開航,經營澳門與香港的航線(見圖)。由於一九四八年七月十六日,在該航線上發生了“澳門小姐號”劫機事件,導致澳門航空運輸公司只經營了一年八個月便宣告結束,港澳航線亦再度中斷。(中)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