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頂波樓”的由來
葡國人自十六世紀中葉正式入居澳門,到十九世紀已經歷兩百多年,葡人社群的日常休閒活動日趨頻密,加上外國人來澳定居日漸增多,往日家庭式聚會已難以滿足社群的需要,具有組織的俱樂部因此應運而生,以便葡國人與外國人社群日常聚會、閒談、飲酒、跳舞、棋牌、桌球及閱讀書報等休閒娛樂活動之用。
一八五八年,葡人社群籌集經費建成位於崗頂的伯多祿劇院,內設新的“澳門俱樂部”,葡人與外國人經常通宵達旦在此玩樂。俱樂部除了聚會和休閒娛樂外,還成為當時喜愛跳舞、棋牌和桌球的洋人聚集之地,因桌球是當時流行和時髦的休閒娛樂活動,故“澳門俱樂部”又被本地人稱為“崗頂波樓”。
一八七九年,“聯合俱樂部”由股東和出資成員組成,組成目的是收購伯多祿劇院的建築物,維持劇院的名稱,並為成員及其家人提供與過往“澳門俱樂部”開展的休閒娛樂活動。“聯合俱樂部”的成立改變了營運性質,從過往不牟利的娛樂社團轉變為營利企業,因此需要按照商業營運法規向政府納稅。
“澳門俱樂部”轉變為“聯合俱樂部”的經歷,一般本地人未必了解,俱樂部設有桌球活動最為知名,因而俗稱的“崗頂波樓”更被人們所知悉。
梁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