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2版:攝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手機聚焦新農村
現代攝影的假想敵
聖象天門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11日星期日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9月3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手機聚焦新農村

謝震霖


無人拖拉機


田間無人機


蔬菜工廠


村文化館


黃土歌舞


稻田創意

    手機聚焦新農村

    “面朝黃土背朝天”,是中國農耕歷史延續了數千年的圖景,眼下正被新農村畫卷所取代。

    若不是手機拍攝為證,誰會相信:無人拖拉機把種子精準播撒到地裏;蔬菜工廠一年四季生產綠葉菜;農民興辦的鄉間休閒旅遊如火如荼,乃至脫貧後的笑容映現在載歌載舞農民們的顏面……目睹農村這些新氣象,自嘆認知大有跟不上時代的巨變。

    農民不富,國家難強。自中央政府實行“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興農政策以來,廣袤的農村大地已改容易貌,萬象更新。

    黃河三角洲鹽鹼灘,一台純電動無人拖拉機拽住了手機鏡頭。它的外形科幻炫酷,在北斗衛星加持下只需遙控下單任務(如圖,無人拖拉機),能搭配不同的農具滿足多種田間作業。據說,這樣的智能農機,填補了農機技術體系的空白,並破解了該領域被國外“卡脖子”。

    農業新舊設施的強烈對照,借用攝影語言好比像大光比和高反差。

    塑料大棚一直為百姓餐桌供應新鮮果蔬,然而其規模與技術卻被蔬菜工廠完全碾壓。位於閩西這家“集約化”的農作物生產企業,以電腦智能控制溫度、濕度、光照以及營養液等光合條件,顛覆後的農作物生長發育能實現周年連續性生長(如圖,蔬菜工廠),高產自不待言,摘下的蔬菜可免洗直接入口。

    經歷脫貧、小康、致富以後,原先進城的農民工大量返鄉創業,用網絡在田間直播推銷起農副產品,充分享受現代物流的紅利。他們還從以前的“髒亂差窮”到現在的“潔淨美富”,生活居住環境大為改善,破磚房變成花園別墅,羨煞無數的城裏人。

    滬郊青浦章堰村文化館,原為斷壁頽垣的老宅,經巧妙設計改造,勾兌出一座滄桑與時尚共存的旅遊打卡地(如圖,村

    化館)。由此及彼,縮小概念上的城鄉差距,相信物理上的城鄉差距也會加快縮小。

    回眸膠片年代,農村攝影題材常感覺黯淡無光。今逢手機攝影時代,新農村的色彩飽和度,既將光影與技巧置於不重要的角色,又把手機儲存卡塞得滿滿當當,倘若抑制一下過頻的快門,感覺也難!

    圖/文:謝震霖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