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1版:經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中銀料人匯無大貶壓力
南沙招商 外商匯聚覓機遇
電商增速下滑 實體店逆勢反彈
經濟學家:中國新能源成大趨勢
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額增51%
經濟放緩憂慮 拖累澳元受壓
能源危機再臨 歐元持續探底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8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8月2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電商增速下滑 實體店逆勢反彈



內地實體零售反彈 (新華社)

    電商增速下滑  實體店逆勢反彈

    【中新網上海廿四日電】廿三日,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發佈《2021年度中國零售百強分析》。報告稱,傳統電商零售增速下降,網下實體店消費呈恢復性增長,網下實體店零售額同比增12.7%。其中,實體零售企業積極轉型創新,“以新商品、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引領、挖掘和創造新型消費、拓展新增市場,疫情以來銷售增速快速下滑的局面有所改善。”

    頭部電商聚集加強

    去年電商零售百強電商企業銷售規模增速明顯下滑,從二○年的30.1%增速,下滑至19.3%,較上年放緩10.8%。但頭部電商平台的聚集效應進一步加強,京東、天貓等4家電商平台銷售規模為9.4萬億元,佔據百強總銷售額77.8%,較上年提高3.3%。

    同時,線下實體店消費呈恢復性增長。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測算,去年網下實體店零售額同比增12.7%。百貨、專業店、專賣店、便利店在居民消費特別是升級類消費快速恢復的推動下,均實現10%以上的較快增長。

    即時零售熱度不減

    沃爾瑪、物美、世紀華聯、美宜佳、武商、天虹、伊藤洋華堂等多家知名實體零售連鎖企業登上百強榜單。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上述實體連鎖商超、便利店紛加碼即時零售新業態,尋求發展新動力。

    報告顯示,去年96家實體零售企業中有67家企業銷售實現正增長,正增長的67家企業銷售額較上年增13.6%。隨着疫情防控更加精準有效,促進消費政策持續顯效發力,實體零售企業銷售增速有望持續穩定復甦。

    今年五月以來,即時零售新業態熱度不減,其對本地實體零售企業的復甦助推作用引發關注。據中國經濟網報道,線上下單、三十分鐘配送到家,服務於本地實體門店的即時零售新業態,成為傳統零售商超疫後復甦的關鍵突破口。資料顯示,今年一至七月,美團平台上的品牌超市便利店線上訂單同比增39%,相關商戶數同比增20%,消費熱度穩步回升。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