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8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大豐訪經民聯交流疫後復甦
閩慈善總會換屆澳人入閣
公共關係協訪灣區軌道交通集團
網絡公審絕非伸張正義
蓮花車會慶成立十二周年
閩籍婦女座談省婦代會精神
照顧者系列活動接受報名
婦聯琴澳幼兒爬行賽溫馨
盡快完成澳區國安法頂層設計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13日星期二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8月2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網絡公審絕非伸張正義

悅 鳴

    網絡公審絕非伸張正義

    近日社交平台流傳一張父子在連鎖快餐店慶祝生日的照片,展現出一段濃濃的父子情,畫面溫馨,卻有網民嘲諷該名父親寒酸,有關話題更於網絡內蔓延,惹來熱烈討論。大眾應反思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切忌成為網絡欺凌的“幫兇”。

    智能手機普及,不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都喜歡拿起手機拍照、錄影,並上傳相片或影片到社交媒體。當遇到“不平凡”之事,有人選擇偷偷拍下來,再以“正義”之名分享到網上,並發表各種譁眾取寵的言論,試圖單方面公審被攝者,令事件演變成網絡上的口誅筆伐,引致難以估算的迴響。

    須知道,現今網絡影響力甚大,已不像過去般祇局限於虛擬世界,用家須為個人的言行負責。因為即使祇是一個惡作劇,都可以隨時成為傷害別人的武器,令當時人受盡身心困擾。況且被公審對象資訊的真實性難以判斷,可能有人刻意製造謠言,試圖“帶風向”誤導網民,用以攻擊當事人。

    善用互聯網有助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應以自律及尊重為原則。轉載、分享及“讚好”網上資訊時須謹慎小心,旁觀者不應“跟車太貼”,在未看清大勢就急不及待發表自己的意見及立場,因此舉可能會加深對受害者的傷害,墮入網上欺凌的惡性循環。

    悅   鳴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