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女酋長離世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社、澎湃新聞二十三日消息:中國最後一位女酋長瑪麗亞 · 索家人二十二日發佈訃告稱,瑪麗亞 · 索在她鍾愛的馴鹿身邊去世,享年一百○一歲。
享年百○一歲
訃告稱:慈母瑪麗亞 · 索老人因年歲已高,各項身體機能逐漸衰竭,於二○二二年八月二十日二時二十七分仙逝,享年一百○一歲。最近,雖然身體狀況不好,但還是想上山去看看她養了一輩子的馴鹿,只想回到馴鹿身邊。最後,母親在獵民點安詳離世。
瑪麗亞 · 索出生於一九二一年,鄂溫克族,曾被評為內蒙古第三屆“感動草原十傑母親”。她是傳承民族文化的使者,是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根河市打造的舞台劇《敖魯古雅》的主要推廣人,也是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主人公的原型,被世人譽為“中國最後的女酋長”。
傳承馴鹿文化
瑪麗亞 · 索因固守山林發展馴鹿產業,而深受鄉民的尊重,丈夫去世後,因其擅長打獵和管理族群,她成為中國最後一支使鹿部落裡的女酋長。瑪麗亞 · 索九十多歲的時候還在山上飼養馴鹿,想着傳承中國獨有的馴鹿文化。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雖然鹿鈴聲聽起來越來越清脆了。我抬頭看了看月亮,覺得牠就像朝我們跑過來的白色馴鹿;而我再看那隻離我們越來越近的馴鹿時,覺得牠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輪淡白的月亮,我落淚了,因為我已經分不清天上人間了。”《額爾古納河右岸》結尾寫道。老人一生與森林之靈馴鹿為伴,離世前堅持要回到山林裡看看她養了一輩子的馴鹿,那天夜空中的月亮想必格外明亮,鹿鈴想必格外清脆。
“馴鹿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非常愛牠們。”老人常說。“母親一輩子生活在山林裡與馴鹿為伴,帶領着使鹿鄂溫克族從原始社會步入今天的幸福生活。”她的女兒得克沙 · 何如是說。
最後狩獵部落
“鄂溫克”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不足四萬人,分為索倫、通古斯和使鹿三支部落。最有特色的使鹿部落居住在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長期生活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世代打獵為生,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是鄂溫克語的音譯,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
新中國成立之前,他們一直保持着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吃獸肉、穿獸皮,住着用木桿和樺樹皮搭建的“撮羅子”,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
二○○三年,根河市實施生態移民,敖魯古雅鄂溫克族獵民才放下獵槍,從原始大森林搬到了山下的根河市西郊。六十二戶、二百多名獵民告別山林,搬到了新居點。依託獨特的生態優勢和民族文化特點,不少鄂溫克族人投身旅遊業,尋求古老民族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