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3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隨筆)親密關係
敬賀澳門日報六十四周年報慶並懷讀者歲月
(西窗小語)法予島民身份 科摩羅失土四分一
(雕刻時光)大劇場 荒島 人性惡
(娛情未了)列車電影
(燕堂夜話)調適心態
(若無其事)夏日周記
(克萊因瓶)空城計
(信步由之)動手試
(筆雯集)六賊之首話蔡京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10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8月1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西窗小語)法予島民身份 科摩羅失土四分一

沈 實

法予島民身份    科摩羅失土四分一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非洲殖民地紛紛獨立。

    一九七五年七月,科摩羅正式獨立,但是在公投過程中,六成多馬約特島居民拒絕脫離法國。翌年法國人在馬約特島再舉行公投,這次結果顯示,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要回歸科摩羅。科摩羅越想越氣,不承認這次公投,認為是法國人操縱下的結果,告到聯合國。

    當時的國際氣候是支持非洲國家獨立的,科摩羅得到很多國家同情。安理會十四個國家都認為馬約特島是科摩羅的,但法國投了反對票,一票否決。

    二○○九年馬約特島再次投票,結果九成半人投了贊成票,正式被收編為法國海外省,級別和法屬圭亞那一樣。法國很聰明,要保住一個戰略性島嶼,給二十萬島民法國人身份就最慳水慳力了,這是一個作為非洲國家,且是歐洲國家人民的選擇。馬約特島的人均GDP接近六千美元,科摩羅人均GDP只有不到八百美元。島民當然作了非常現實的選擇。

    法國的另一次行使否決權,是在埃及蘇伊士運河危機中,同英國“拍住上”,意圖佔領運河,同時推翻埃及總統納賽爾(英法兩個老牌帝國在非洲攻城略地,有爭地盤的時候,也有合謀瓜分利益的時候),結果被美蘇出手干預,計劃失敗,落荒而逃。自此,帝國事業一蹶不振,步入斜陽。

    埃及總統納賽爾主張的泛阿拉伯主義——阿拉伯人團結起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共同對抗帝國主義的控制,令歐洲殖民者視他為大威脅。

    西方稱蘇伊士危機為“第二次阿——以戰爭”,以色列稱之為“西奈戰爭”,阿拉伯世界稱為“三方侵略行動”。

    (美國和聯合國的恩怨情仇 · 十一)

    沈    實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