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觀影隨筆)怎一個荒誕了得
(西窗小語)美國行使否決權歷史毫不光彩
(雕刻時光)悲觀主義的自悟與自遣
(娛情未了)人心魔性
(燕堂夜話)應做就去做
(若無其事)獨樂時世
(霧中風景)卡片賭徒
(信步由之)美食回憶
(筆雯集)一字之差洗盡寒酸氣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11日星期日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8月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雕刻時光)悲觀主義的自悟與自遣

龔 剛

悲觀主義的自悟與自遣

    錢鍾書在評論《小園賦》時稱,“庾信賦推《哀江南賦》為冠,斯篇亞焉,枯樹賦更下之,餘皆鱗爪之。”

    這樣的排序,可稱允當。不過,從蘇東坡賦與庾信賦的比較而論,位列庾賦三甲之末的《枯樹賦》與蘇賦代表作《前赤壁賦》之間,似有更大相似性。

    《枯樹賦》為抒情駢賦,共分四節,全文以樹喻人,寄託盛衰憂思,淒愴感發,忉怛憯惻。首節借東晉名士殷仲文的感歎起興,末節又以東晉簡文帝時大司馬桓溫的悲慨收尾,雖未如《前赤壁賦》那樣採用漢大賦的主客問答結構,卻隱有對答應和之勢,可以說是採用了隱性的問答形式,而且所傳達的都是微渺個體面對盛衰盈虛時的滄桑之悟、時間之悟,只是蘇東坡以他的豪放曠達消解了飄逝與永恆的對立,從而走出了庾信式的盛年難再、繁華成空的悲情。

    我們因此大可將《前赤壁賦》中的“客”看成是庾信的替身,而蘇子的答客問,則是對魏晉南北朝時期遍被華林的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悲觀主義人生觀的回答與調解。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一節,從文義上來看,可有可無,因為主客飲酒江上、簫歌和鳴所生之悲感已足可為下一節人生須臾之哀嘆起興。但從文章的樂感上來看,這一節又絕不可棄,如果少了這一節,行文的速度就降不下來,柔板的韻味就會減損許多,也達不到引人遐思、引人入勝的效果。

    美國學者胡志德認為,錢鍾書既視人生為悲劇,又有詼諧逗樂的天性。這一觀察可謂深刻。錢鍾書的悲劇意識與庾信枯樹之嘆、蘇軾赤壁之思相通,但在談藝論人之際,卻口角波俏、雅謔迭出,讀之令人莞爾。

    龔    剛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