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換影移的學問
踏入上世紀二十年代,歐洲因第一次世界大戰遭受重創,忙着休養生息。在文藝界思考未來的過程中,如何為攝影賦予社會功能和角色,成為了當時不少西方學者和藝術家嘗試解答的問題,其中包括匈牙利藝術教育先驅納基(László Moholy - Nagy)。
納基一生成就,離不開藝術與教育。在藝術領域上,他繪畫、電影、雕塑皆有所成,當中自然少不了攝影。納基出生在一個匈牙利的猶太人家庭,少年時渴望成為作家、詩人,大學時期選修法律,但好景不常。二十歲時,納基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被迫走上戰場。在服役期間,他不忘繪畫寫作,記錄自己在戰火中的生活。兩年後,他在前線對抗俄軍時因受傷而提早退役。
告別兩年的軍旅生涯後,納基對藝術的興趣仍有增無減。他放棄繼續在大學攻讀法律而轉讀美術,師從匈牙利野獸派畫家伯萊尼。上世紀二十年代初,他移居德國柏林,邂逅攝影師兼作家露西亞舒特,兩人後來結婚,在攝影路上更是默契十足。除了遇上可並肩作戰的神隊友,兩年後的一次展覽活動上,納基認識了他人生中一個重要的伯樂:德國建築教育家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兩人共同的藝術舞台,是德國建築和藝術學校包豪斯(Bauhaus)。
在包豪斯執教期間,格羅佩斯給予納基相當大的自由度。除了將建構主義作為教學理論基礎,後者在攝影上亦提出“新視野”的理念,“物影相片”(Photogram)是當中從理論到實踐的最佳證明。物影相片是納基和妻子露西亞共同發明的工藝流程,兩人認為跟其他藝術品相比,攝影作品在反映人物感情以外,也應同時考慮光線和表達形式。同期,納基亦自製名為“光與空間的調變裝置”的藝術品,透過光影投射而產生不同的幻變效果,即使以今日的眼光去看,仍然相當破格。
物影相片發明於十九世紀,在納基和露西亞手上得以改良。這種工藝過程,本身毋須借助相機,而是透過讓光束穿過感光紙而獲得的影像,或以感光紙上的透明或不透明的物體,對固定或移動的光源曝光而成像。顧名思義,物影相片之果,乃物與影虛實交錯之因而成。空間、時間、物質,三者和無聲無息無形的光相互交流,從而在相紙上留下痕跡,抽象而虛幻的藝術風格,無疑是物影相片的魅力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物影相片令納基在攝影世界得以揚名,然而同樣付出努力與腦力的露西亞,卻一直刻意被人隱姓埋名。例如在一九二五年,納基出版《繪畫、攝影、電影》一書,內容提及的所有實驗,全由露西亞一手包辦,但掌聲卻由納基獨享,類似的情況,在兩人以夫妻檔身份合作期間更是屢見不鮮。一九三八年,格羅佩斯在未經露西亞同意的情況下,用後者在包豪斯工作期間所拍攝的五十張相片,以個人名義參展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展覽,對露西亞原作者之名隻字未提。如果格羅佩斯的“攝影成就”全靠剽竊而得,納基憑物影相片為人所知,至少一半功勞應歸於巾幗不讓鬚眉的露西亞。
(匈牙利藝術教育先驅納基 · 二之一)
撰文:杜 然
攝影:László Moholy-N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