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CT值?
每每聽到關於新冠病毒疫情的新聞,一些專業名詞便會在我們耳邊迴響。相信大家曾不止一次地聽報道提到確診者的“CT值”一詞,病人入院、出院、隔離與否,似乎又與CT值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那麼,到底專家們口中的CT值是甚麼意思?
CT值是簡稱,英文全稱是“Cycle Threshold (CT) Value”,中文譯作“循環閾值”,它代表新冠病毒基因經核酸檢測(即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測試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 - PCR)的循環數值。新冠病毒非常微小,且只含有核糖核酸 (RNA) ,要檢測它的存在,就需要先把它逆轉錄為脫氧核糖核酸 (DNA),再通過複製及擴增放大信息;每經歷一次循環擴增,病毒的基因信息便會被放大一次,於是經過多次循環,就能讓原本非常微小的病毒信息增大到足夠數量來精準地確定它的存在,這就是核酸檢測的原理。
在我們的生活概念中,大多會認為數值大就是嚴重的意思,所以不少人一開始可能誤會了CT值高的含意。殊不知,恰恰相反,CT值愈高,表示病毒含量愈低,CT值低反而是病毒含量多和傳染性強的意思。此話何解?其實理解這個概念的時候,不妨把CT值看作一個放大鏡,把病毒想像為一粒塵埃,當我們要看清楚這粒塵埃的時候,便需要用到放大鏡放大。若一開始身上的塵埃只有單個,便需要經歷一輪又一輪的放大,放大數十次才能看見;若剛開始身上的塵埃不止單個,而是堆積如山,則可能只需要放大數次就能看到。由此可見,CT值愈高,代表進行核酸檢測時樣本所需經歷的循環數愈多——需要把病毒量擴增得很大才能發現它的存在,即是檢測時身上的新冠病毒數目只有單個或只有寥寥可數的數量(病毒量低),於是便需要一輪又一輪的放大才能被檢測到;CT值低則代表檢測時身上的新冠病毒數量已成千上萬,只需要放大幾次就能檢測到。
影響CT值的因素包括呼吸道樣本的病毒載量、樣本運輸及儲存條件、冷凍或解凍流程,以及進行測試的儀器等。核酸檢測報吿中的陽性或陰性是定性結果,而CT值則是定量結果。大多數的實驗室以CT值為35至40作為判讀的截點,低於此數值視為真正的陽性。目前根據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規定,無症狀感染者及輕症者,在隔離期間的第六及第七天,鼻咽拭子核酸檢測CT值均大於或等於35則可解除隔離。
正確認識CT值,有助我們正確認識疾病,釋除疑慮。讓我們配合特區政府防疫方針,共同對抗疫症。
李芷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