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譽了!——談《孩子轉運站》
戲院重開,大批影片出籠,挾着康城影展最佳男主角獎的《孩子轉運站》率先登場,映期僅一天,或許是本地戲院業一個紀錄。
《孩子轉運站》第一個鏡頭,少女抱着初生嬰兒,前往教會放在棄嬰箱;深宵夜雨,長長斜路,仿如艱苦漫長的人生路,很有寓意的鏡頭。攝影師洪坰杓曾在名片《上流寄生族》、《燒失樂園》掌鏡,本片這一開場鏡已充分表現功力,讓人難忘。很可惜,全片在第一場戲過後,便讓人失望。
是枝裕和自《比海還深》後,創作力開始下降;《小偷家族》獲得康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水準普通,與以往作品中的深情、真摯差了一大截;《孩子轉運站》是他首次參與韓國製作,並非水土不服,而是重覆、沉悶、平庸,主題淺薄。
故事講述宋康昊與姜棟元專門販賣棄嬰,一次機緣巧合下遇上棄嬰後又不捨得的少女母親,繼而三人合作販賣嬰兒。劇情是《小偷家族》的變奏,同樣是一班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在犯罪中成為“家庭”。親情一直是導演作品中常見的母題,今次以一個嬰兒作核心,以犯罪探討社會問題與親情真諦,比較通俗。
劇本今次落筆乏力,對人性刻劃膚淺,幾個主角都無法讓人看出鮮明個性。少女從棄嬰到護嬰,中間夾雜着妓女經歷與被人追殺,無法體現出人性轉變;主角宋康昊從賣嬰獲利到良心發現,也沒有經歷過關鍵事件而轉變,憑本片獲得康城影帝宋康昊,演技一直多變,但在本片卻演得呆滯,無法發揮出好戲;一直進行跟蹤的兩個女警,也從事件中看似得到啟發,都是多餘。
是枝裕和企圖將一個社會問題拍成雅俗共賞的影片,卻出奇地沉悶乏力。整個公路旅程中的每一場戲,孤兒院對話、室內傾訴、車內交談,甚至與賣家交易,未能將人性與劇情齊齊推進,節奏緩慢,所謂的親情主題,平凡虛弱,無法感動人心。
lhaio@yahoo.com.hk
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