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路故事多
唐 嘉
日前看到報章刊出的“澳門記憶”《大豐銀行八十載獻力社會》特刊,另外在網上看到了一張舊新馬路的截圖,照片內容據說是當年的運金車輛,把黃金押送到大豐銀號儲存,兩旁有衛兵把守,確保運金過程安全。筆者每次看到這張截圖,都產生疑問,當年大豐銀號在新馬路的位置,會不會是今天的德成按和富衡銀號的地點?因為德成按與富衡銀號左方有一個街口空位,而大豐銀號圖片左方同樣有一街口空位,令筆者懷疑附刊兩圖會不會是同一位置。
懷着這樣一個疑問,除了刊出兩個附圖之外,還特別翻看了二○一二年十二月,由民政總署出版的《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一書,在“百年新馬路”章節中,有這樣描述:“最初新馬路只是由內港十六浦到現時的民政總署大樓,後來把東面的小山崗一部分剷平,新馬路就延伸至南灣大馬路,那已是馬路的盡頭,未填海的南灣大馬路對開全都是海,整條馬路於一九一八年竣工。”而據“澳門記憶”特刊:“大豐銀行前身為大豐銀號,於一九四二年由何賢等人創立,一九七一年隨着《澳門銀行法》頒佈,大豐銀號率先註冊為銀行,於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日正式獲批准經營‘大豐銀行有限公司’。”
現址的德成按於一九一七年建立,而大豐銀號則於一九四二年成立,兩者相距二十五年。故此,經過《城市經緯》的論述,證明懷疑上述兩圖是同一地點的說法是張冠李戴。現試圖細心分析,以大豐銀號當年在新馬路確實地點來推算,準確與否有待驗證。估計當年大豐銀號附圖左方是平線里,右方可能是域多利戲院隔鄰;至於上圖德成按的來頭相當顯赫,建於一九一七年,附圖左方空位是庇山耶街。當年整條新馬路於一九一八年竣工,即是說,德成按的建立,比整條新馬路的竣工期還早一年。德成按曾是澳門最大的典當舖,是澳門富商高可寧的物業。一九九三年結業,空置了好多年,於二○○一年由澳門政府文化局出資一百四十萬元,把物業改建成文化會館及典當業展示館。當年新馬路上址大紅燈籠懸掛,晚上張燈結綵,熱鬧非凡。據說後來文化會館因承受不起租金而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