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真的死於關公附體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這是深入民間的故事。誰打敗了一代戰神?小說和正史都明確指向一個人——呂蒙。不過,傑出軍事家呂蒙的結局可一點都不妙。小說裡,孫權大宴群臣,慶祝擒殺關羽、收復荊州。不料呂蒙被關公附體,“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隨後“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衆將見之,無不恐懼”。
小說故事,當然不足為信。在後世擁劉抑曹孫的傳統思維下,文人的筆墨自然要為劉備集團,特別要為逐步被加封成武聖人的關羽找回面子。
然而真實歷史中的呂蒙確實是在戰勝關羽約一年後去世,享年四十二歲。他甚至還沒有充分在歷史舞台上施展拳腳、展露才華就匆匆降下人生帷幕,可惜至極。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呂蒙擊敗關羽,使得關羽最終被斬首,於是心中留下巨大的、揮之不去的陰影,惴惴不安,誠惶誠恐,終日驚憂,被負面情緒包圍,從而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因此加速了死亡?
病人如果背上上述心理障礙,長此以往,是有可能致病或加重病情的,這已經被現代醫學調查證實,所謂“鬱鬱而終”還真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具體的發病機制尚在研究中。
但是,呂蒙會由於參與誅殺關羽而被心理陰影所籠罩、不可自拔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那個時候的關羽,只是劉備手下第一大將而已,遠遠沒有達到後世被神化的地步。而那時候,也沒有什麼劉備為正統、曹操孫權屬於篡逆的說法。呂蒙除掉關羽,就跟關羽斬殺顏良一樣,各為其主而已,也許興奮還來不及呢,怎麼會自認倒霉呢?
其實,呂蒙的前任也都沒有高壽,周瑜只活了三十五歲,魯肅四十五歲去世,都是病故。當時,生老病死的嚴酷性超過今人的想像,那些古人既要應對戰場上的死亡考驗,也要面臨病魔不時發動的進攻。
(三之一)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