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抗疫成果需決心與智慧
自本月十一日起,本澳進入“相對靜止”狀態,全民配合及多輪全民核檢,疫情明顯受控。當局綜合研判後,決定由本周六起試行“鞏固期”一周,在開展不同頻次的核檢排查基礎上,鞏固抗疫成果,逐步恢復社會運作。
“相對靜止”下的澳門,除必要維生行業外的工商業場所按下“暫停鍵”,政府要求居民非必要不外出,居家抗疫,配合高頻次全民核檢及自我快測,遏止病毒在社區廣泛傳播。連日來,多輪全民核檢及新增陽性個案數字從高峰期回落,社區病例單位數徘徊,離不開全民配合政府抗疫措施,成果來之不易。
“相對靜止”的日子,本澳絕大部分行業停擺,經營壓力前所未有;不少打工仔面對“無薪假”,甚至擔心份工由“暫停鍵”變“終止鍵”。除經濟受重擊外,每個家庭都會面對種種問題。“相對靜止”衍生一系列社會問題,有些矛盾被放大、激化。但為早日實現“社會面清零”,絕大部分澳人都配合“忍一忍”。
動態清零,“清零”是目標,“動態”才是要義。阻擊疫情、復市復工、社會管理,都要從“動態”兩字出發。社會總要運作,人總要謀生,“相對靜止”不能永無休止。當局因應社區疫情放緩,果斷由本周六起試行“鞏固期”一周,除指定未能開業場所外,其他工商業場所基本上都能重開,並須在嚴遵新階段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有限度對外開放。與此同時,當局繼續要求民眾盡量留家減少外出,即使外出須帶好口罩及避免群聚。
“鞏固期”的管控措施無疑較“相對靜止”寬鬆,但全體澳人必須清晰,本澳社區仍有潛在傳播鏈,而且是傳染性最高的Ba.5變種病毒株,稍一不慎,疫情極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升溫。
社會面一日未清零,危機仍在。“鞏固期”要在堅持高強度抗疫與有限度復常之間取得平衡,張與弛,求有度,實施過程中預期會出現不少問題。但社會上下有決心有智慧,有事多商量,定能釋疑克難,補足防疫短板,繼續築牢起“銅牆鐵壁”,謀求以最低成本達至最理想的抗疫效果。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