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2版:蓮花廣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深刻把握“一國兩制”實踐規律的幾個關係
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簡評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7月20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簡評

陳建新 何銳俊


澳門特區政府抗疫措施考慮社會的承受力 (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簡評

    這一波疫情來勢遠較過去的更為凶險,不像以往可以在兩三周之內便做到“動態清零”,這波疫情已經被處理了一個月,全民核酸檢測一輪接一輪,加上自我抗原檢測,全澳已經進行了多輪檢測工作,甚至推行“相對靜止”安排。雖然感染個案有下降趨勢,但社會對政府控疫工作方向存在爭議,包括特殊行業的檢疫安排和受管制單位的處理措施。在討論這些爭議前,需要先檢視過去的控疫工作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變化。

    過去控疫工作儘管有些瑕疵,但是整體算是表現顯著良好,基本上感染人數比例和死亡個案都是遠較世界水平為低,除了特區政府盡心盡力的工作之外,澳門社會各團體的支持,以及澳門居民的配合都是關鍵因素。筆者相信政府和社會對控疫的工作和態度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導致這波疫情變得更為凶險的主要原因是新變種的新冠肺炎疫情本身。這波疫情的病毒株是Omicron變異株BA.5.1,相對於早期的病毒株感染速度更快,傳播時間較短,同時無症狀感染案例較高,但是根據外地經驗來看,BA.5.1導致死亡和重症比例並沒有顯著性提升。之所以全球的新冠肺炎案例仍舊不斷地創新高,是因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病毒是以高感染性的BA.4/5為主,以至於中國內地各大城市的疫情變得難以管控;加上外國對新冠肺炎疫情處理不如內地般嚴謹,間接地讓國外的新冠肺炎感染率居高不下,亦造成病毒不斷變種。但另一方面,國外地區對新冠肺炎的應對方向,由防控為主轉為防治為主,特別是在病例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會較之前提供更多臨床案例的治療經驗。

    隨着這波疫情較以前變得難以控制,坊間對政府的控疫措施出現不同看法,特別是為了追求“動態清零”的目的,有澳門居民建議採取網格化應急治理模式,甚至是全澳停止經濟活動,以達到較短時間取得“動態清零”的效果。當然這些建議有一定事例作為參考,確有不少的城市(例如上海和深圳)通過這種方法獲得“動態清零”的目標。但是這些成功案例都有不少先決條件,例如網格化應急治理模式的前提是需要一定的基礎建設,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效實現,全澳若停止經濟活動(或簡稱“禁足令”)是需要處理好一攬子的物資安排,也需要加大對一些特別人士(如長期病患者、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這些觀點已有不少文章提及,便不在此重覆。但值得一提的是應急管理中,對信息的掌控能力才是關鍵,由此才能提升應急管理的準備力(Preparedness),因此在推動新防疫措施時都需要居民對信息的掌控,以及政府事前準備所需要的信息。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持續超過兩年,不少澳門居民都有“抗疫疲勞”的情況出現,所以部分居民對一些不妥當的安排會有較大的反應,實屬可以理解,因此政府都會以漸進主義(Incrementalism)推進抗疫措施,先讓受影響人士產生合適的心理準備,政府推出“相對靜止”安排時,也不斷作出調整。

    特區政府漸進式地去應對這波疫情的方向,基本上是以一周作為一個周期單位,這波疫情初期便以之前的處理方式(包括停課、勸喻在家工作)去應對,之後漸覺之前的處理方法有所不足,便有序地提升防疫措施的規格,例如強化口罩規格(免費派發KN-95口罩,並要求外出須佩戴KN-95或以上規格的口罩)、要求自我抗原檢測(免費派發抗原檢測套裝,並要求澳門居民上載檢測結果)和擴充其使用範圍(包括進入醫院和核酸檢測地方等)、加強核酸檢測密度(便需要由珠海引入核酸檢測人員,檢測場地也有所增加,從而強化檢測效率,以及避免人群聚集),特區政府甚至立法限制澳門居民的非必要性出行和經濟活動(維持澳門經濟最低限度運作),即“相對靜止”安排。還有每組抗疫措施都會制定出執行時間,從而讓抗疫措施變得更具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

    )。政府在應對這次疫情時,都有充份地動員民間社會團體參與,除了義工,不少社團都有參與控疫措施的宣傳工作,這樣安排便可以讓政府的控疫措施更容易傳遞至社會各階層,甚至更容易讓澳門居民對控疫措施產生同理心,從而增加社會對疫情的韌力(Resilience),這些工作都已被不少研究所認可。還有特區政府都能夠盡量實時地把相關信息上傳至官方網上平台,以及本澳媒體,讓澳門居民可以取得最新疫情和控疫信息,這樣便可強化相關信息透明度(Transparency),還對一些不實傳聞很快作出澄清,從而讓社會對疫情有更充份掌握,更容易讓澳門居民對控疫工作有更合理的預期。

    新變種的新冠肺炎病毒的特徵是有較高無症狀病患比例,當過渡了這波疫情後,筆者認為應該還有新一波疫情,但是生命無價,從保障老弱傷殘群體的生存權下,相信“動態清零”的控疫目標於短期內仍是需要。但隨着國際社會對新冠肺炎已有一定認識,甚至有香港和外地學者視新冠肺炎為風土病,同時不少國外地區都已經對新冠肺炎抱着較開放態度,甚至視新冠肺炎為普通流感般防治。期望特區政府在維持“動態清零”的目標下,透過國際性醫療組織,去了解國外地區的控疫措施的效益,並適時調整澳門控疫措施,並定期向澳門居民解釋現在控疫措施的合理性。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府與行政學系    

    陳建新 何銳俊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