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發淺水水下採油樹投用
【香港中通社十八日電】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天津分公司十七日通報,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淺水水下採油樹系統開發項目在渤海海域錦州31-1氣田點火成功,深埋於地下二千多米的天然氣輸送到平台火炬臂,單井試採氣量達到每日三十一萬方,可供一千五百個家庭使用一年。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喻貴民介紹,目前渤海有十餘個油氣區塊的儲量動用受到限制,淺水水下採油樹的成功研發應用,可釋放更多油氣儲量,將為渤海油田上產四千萬噸油當量貢獻十分重要的力量。
水下採油樹是水下生產系統不可或缺的核心設備之一,它連接了來自地層深處的油氣和外部的油氣運輸管道,可控制油氣開採速度、實時監測和調整生產情況,就像油氣田井口的智能“水龍頭”。長期以來,全球僅有少數幾家歐美公司掌握水下採油樹的設計製造。
國產化率近九成
中海油組建了聯合攻關團隊,歷時三年,攻克了淺水水下生產系統技術難題,國產化率達到百分之八十八。該水下採油樹總成長寬為三點三米,在高度上僅二點六五米,整體重量二十四點八噸,相較於常規水下採油樹高度降低近百分之二十五,重量降低百分之三十五,具備緊凑型、輕量化特點,同時還專門設計了“全包裹”型外部的防護裝置,可有效避免漁網拖掛和船舶拋錨下砸等安全風險,更加適合淺水使用。整體設計理念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整套系統可以在海底正常運行十五年。
渤海油田是中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是中國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海上門戶和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漁業、航運和油氣開發產業發達,海區多功能重疊。
自二○一九年起,中海油就着手開展淺水水下生產系統技術攻關,探索渤海油田新的開發模式,計劃通過水下生產系統來代替海面上的導管架平台,從而實現在不影響航運等用海需求的情況下有效開發油氣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