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學琴是否合理?
目前通行的《紅樓夢》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著,後四十回則一般認為是他人的續作。與前八十回相比,續作在情節、遣詞和意境上均難以望其項背,甚至是拖後腿,第八十六回的黛玉學琴就是一例。寶玉發現黛玉在閱讀琴譜,便說不知道她還會彈琴。黛玉答,自己年幼時在揚州學過,近日偶然從書架上翻出一套琴譜,於是重新有了興趣。接着,她細緻介紹彈琴的指法和所需的空間環境。除了要衣冠整齊,“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的上頭,在林石的裡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上”。此外,最好是“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和平”,從而實現彈琴的教化作用,“涵其性情,抑其淫蕩,去其奢侈”。黛玉儼然成了一位清心寡慾的尼姑,一位刻板迂腐的老學究。
這一形象與前八十回的黛玉完全背道而馳。仔細說來,其一,前八十回清晰呈現了賈府由盛轉衰的脈絡,故事已經接近尾聲,人物塑造基本已經完成,作者不太可能在收尾階段給人物增添新的才能,此時賈府各人只是以各自的性格應對危機。其二,曹雪芹為大觀園的每一位年輕女性都賦予了不同的外形、性格和才能,由此讓她們成為獨一無二的個體。在前八十回裡,黛玉的突出才能是寫詩,尤其是哀傷的詩,在這方面無人能及。其餘的小姐們,例如探春,雖也能寫詩,但遠不及黛玉,因為她的才能在於管理家族事務。曹雪芹鮮少為角色賦予多重才能,否則就會落入俗套。唯一的例外也許是薛寶釵,她的寫詩能力與黛玉齊平,但風格不同;此外她對繪畫、戲曲有所了解,但僅限於口頭解釋,畢竟她從未畫畫,也未彈琴,更未唱曲。其三,賈府總體而言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音樂愛好者。雖然賈府很愛看戲,可是戲曲在當時是唱念做打的綜合娛樂方式,賈母愛看熱鬧的戲是因為裡面有類似雜耍的場面,絕非單單是音樂好聽。寶釵向寶玉推薦戲,她推崇的是戲的唱詞,而非音樂。第二十三回黛玉偶然聽見大觀園裡演習戲曲,曹雪芹此處明確寫道,黛玉平常不喜歡看戲文,所以根本沒有被笛聲歌聲所吸引,徑直就走,結果聽到“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才止步,換言之,能吸引她的不是音樂,而是戲曲裡的詞,也就是“文字”和“詩詞”。其四,黛玉追求心靈的自由,她認為,哀悼亡者未必一定要跑去上墳或寺廟,只要有心,在哪悼念都行。這種性格的人幾乎不可能為了彈琴去做沐浴更衣焚香這些繁瑣事,更不可能惺惺作態跑到山谷樹林裡去。
讀者們大概是聽多了“千金小姐,書香門第,琴棋書畫,無所不能”,所以便認為,賈府裡的貴族小姐們必定也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是,《紅樓夢》的獨特之處不是在於它沿襲守舊,而是在於大膽突破,黛玉就是一個例子,她不是世俗的樣樣精通,而是一個異於世俗的新人物。
蔣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