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升荷包乾 居民嘆入不敷支
【本報消息】全球各地陷入高通脹。內地四、五月的CPI均按年升2.1%,連續兩月處2%以上,近期內地豬肉價格更大幅走高。本澳食品、日用品依賴進口,有居民憂慮輸入性通脹升溫,入不敷支,生活壓力加劇。另有居民表示,疫下採購“心驚膽戰”,為減少傳染風險,到鮮活超市採購,增加開支。
樣樣加小數怕長計
市場對通脹擔憂情緒高漲。本澳五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103.64)按年升1.1%,市政署公佈數據顯示,這一個月以來,豬肉類平均價格動變不大,菜價平均價格微升。疫下,經濟不景,大眾對價格尤為敏感,有居民嘆疫下百物騰貴。
居民陳太表示,有感物價持續上升,鮮活食品、民生日用品有不同升幅,每樣加1-2元,小數怕長計。如早前街市排骨每司馬斤60多元,現時要70元。麵包在電消計劃推出前加0.5元,推出後再加0.5元,短時間內已累加1元。超市內雞蛋、麥片、油等,小則也加幾元。
開工不足收入減半
明白現時全球通脹,來貨價、原材料價格上升,刺激物價。這波疫情前,珠澳保持穩定通關,會到內地採購新鮮菜、麵包等。不過內地菜價也有微升,但仍較澳門低。疫情下,只能在澳“捱貴菜”。為“慳錢”會到民生區菜檔採購。菜檔採購量大,價格較街市、超市低1-2元。採購日用品時也會到不同超市格價。
她說,僅一家四口晚飯就日花近200元,即每月6,000元。疫下不致失業,但開工不足,收入削近半,還需每月供銀行貸款,家裡有老有嫩,開支有增無減,生活壓力加劇。政府電消計劃雖可緩解部分壓力,但已用得七七八八,會盡量減少無謂支出。未知疫情何時完結,無薪假、半薪假“隨時說放就放”,擔心通脹日益加劇,只能未雨綢繆,“勒緊褲頭”過日子。
疫下採購身心俱疲
居民何先生指出,疫下採購身心俱疲,街市人山人海,憂慮染疫風險,尤其確診人數不斷上升,紅黃碼區遍佈四周,擔心在街市隨時與確診者擦肩而過。本來有意錯鋒採購,但一旦遲去,貨品已所剩無幾。現選擇到有鮮活食品的超市採購,但普遍價格較高。近日超市同樣長期迫爆,部分貨品不足,故只好加大採購量,隔日、隔兩日採購一次。為減省支出,會購買一些打折的冷凍食品,但留意到超市打折貨品越來越少,料因生意好,無須減價促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