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澳門船賽
十八世紀末,外國人進入中國進行貿易和販賣鴉片,廣州和澳門已成為外國人居停之地,外國人的船隻通過珠江航道頻繁在澳門與廣州間往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是廣州划船和船賽發展的高峰,英國人和美國人喜愛的划船和船賽就經常在珠江和澳門海面開展。
美國人雅克 · 當斯在其研究中美貿易所撰寫的書中,引述一八三一年已在澳門站穩腳跟的船舶匠修建“巴爾的摩式”縱帆船在珠江上使用。美國的“巴爾的摩式”縱帆船也稱“飛剪船”,船體設計有利於操控和快速航行,被當時在廣州經商的外國人用作走私船測試航道,以及進行船賽、貨運和走私鴉片。一八三五年一場在澳門海面附近“金星門”舉行的船賽,英國人的“飛剪船”還被用作測試船隻性能。
根據《中國叢報》記載,一八四九年六月七日,一位來自香港的英國教師在觀看宗教遊行時,因沒有脫下帽子,遭澳督亞馬喇下令拘捕囚禁。英國軍官提出釋放請求,亞馬喇拒絕並交給法官跟進後,就到美國船“普利茅斯號”上擔當船賽裁判。
十九世紀在澳門開展的船賽,讓我們可以看到早期先進的帆船已在澳門建造,英美人士鍾情的船賽連澳督亞馬喇也參與。另方面,還可看到英美商人利用先進的船隻不擇手段輸入鴉片,為中華民族帶來不可磨滅的災禍。
梁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