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內港碼頭搬九澳
學者倡探討陸路運輸空間
【本報消息】內港碼頭禁用貨櫃措施暫緩兩年,有學者認同是疫下的節衷調整方案,有利保障本澳航運業供應鏈平穩,確保各類民生物資供應穩定。未來遷往九澳碼頭,有利行業發展,宜加快港珠澳大橋作為港澳貨物陸路運輸新渠道的計劃,完善物流網絡基建,方便供澳物資運輸。
留原區發展影響民生
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表示,政府原定要求持有臨時佔用准照的內港碼頭,須於六月三十日前調整業務或處理貨物方式,如改用“吊籠”處理貨物或經營散貨。如今聽從業界意見,作出業務調整的過渡方案,即五成半貨櫃量轉移至九澳貨櫃碼頭處理,餘下約四成半貨櫃量(僅限“散貨貨櫃”)可在碼頭平台拆櫃及卸貨。任何貨櫃或貨櫃車不得經陸路進出內港第7及7A號碼頭,過渡期約兩年。顯見政府聽取業界意見,亦看到疫下難處。
對於日後澳門經濟回復正軌,運輸量必然大增。倘仍在內港碼頭原區發展,影響民生也不利行業發展。如全球貨運樞紐不會設在市中心、民生區,大型車輛進出、廿四小時運作,影響周邊居民作息,亦影響區內道路網絡。故他認為搬遷是合理的安排。惟受疫情影響,旅客、外需俱少,相信當局才作此次節衷調整方案,保障航運業供應鏈平穩,確保各類民生物資供應穩定。
宜用好大橋運輸渠道
目前透過水路從港運澳的民生用品,包括糧油食品、超市食品、凍肉食品、生果、百貨、電器、藥品等,佔約九成。未來遷往九澳碼頭,是否可多探討陸路運輸?收費與路程會否更有利行業?九澳碼頭離機場比內港碼頭近,以及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被喻為會為港澳物流、旅遊帶來“好運”,故目前宜加快推進港珠澳大橋作為港澳貨物陸路運輸新渠道的計劃。隨着琴澳合作越趨頻繁,更要加快完善物流網絡基建,方便兩地物資運輸。
他建議政府完善九澳碼頭貨運的基礎設施及周邊配套,如設巴士站、完善周邊餐飲配套等方便員工,減低爭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