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緩措施憂不治本
航運業倡設海陸空立體物流中心
【本報消息】政府要求持有內港臨時佔用准照的碼頭調整貨櫃業務或處理貨物方式,改用“吊籠”或往九澳貨櫃碼頭,業界憂措施倉促影響民生貨品供應。政府日前提出相關措施將暫緩兩年。有航運業者指出,措施暫緩從善如流,惟憂治標不治本,期望政府前瞻部署航運物流業日後發展藍圖,並建議建設海陸空立體物流中心。
澳門航運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何漢輝表示,現階段方案為內港碼頭持臨時佔用准照的碼頭毋須改用“吊籠”,可以貨櫃形式操作散貨。至於非散貨(俗稱櫃貨)則需轉移至九澳貨櫃碼頭處理,相關措施過渡期為兩年。兩年後,散貨同樣需轉移至九澳貨櫃碼頭。暫緩措施從善如流,強調業界支持政府內港重整計劃,但希望政府在兩年過渡期內思考搬遷九澳是否唯一選擇。
引灣區船隻來澳中轉
他指出,搬遷至九澳貨櫃碼頭將衍生眾多問題,操作細節有待梳理。如各大倉庫、工廠重心都在澳門半島,轉移九澳,重型車頻繁往來半島至九澳,加重兩條大橋壓力,引發交通隱患。另外,九澳碼頭專營公司經營下,貨物上落貨每環節需收費,欠缺充分市場競爭,業界議價能力弱,或加重行業營運成本,繼而刺激通脹等。
本澳貨運碼頭基建已停滯廿年,但廿年來澳門貨運需求急增,目前基建能否應付未來需要?他建議政府考慮設海陸空的立體物流中心,選址可近機場或大橋,並參考香港設貨物裝卸區中心,其由香港海事處設立的一處公眾貨運碼頭,提供地方予公眾船隻裝卸貨物。
若澳府興建裝卸區,本澳航運公司可按需求租借、競投碼頭水位。另外,可吸引灣區船隻來澳“中轉“,利用澳門空運渠道把貨物運往其他地方。物流中心下層可開放予重型車停泊,解決目前重型車位緊絀等問題,一舉多得。過去多年政府聚焦客運基建,希望可把航運物流發展規劃提上日程,確保澳門民生的同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物流鏈拉長負擔加重
現時櫃貨需轉移至九澳港,會否影響供應?何漢輝表示,最近疫情嚴峻,後勤人員盡量避免上班,僅有前線員工繼續工作,以確保民生用品供應如常。經溝通,當局容許疫情稍“緩和”後十天才啟動搬遷,故難掌握轉移遇到實際情況。可以預見,由於物流鏈拉長,將加重檢疫人員、司機的負擔,如需檢疫貨物的市政署派員到碼頭、工廈檢疫,部分貨物轉移九澳,意味着檢疫、司機將往來內港、半島工廈、九澳多點,交通時間將增加,降低檢驗、物流效率;也不排除需檢疫貨物會集中在可操作散貨、櫃貨的“5A”碼頭內,但“5A”碼頭容納量畢竟有限。坦言搬碼頭是大工程,牽涉業界與多個政府部門協調,搬遷工作會盡做,但料需適應過程,甚至緊接颱風出現,部分不適應問題或將陸續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