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3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大灣區合作不斷深化
澳發揮獨特作用助灣區建設
澳“一基地”建設穩步推進
深合區創粵澳合作新機制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6月2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澳“一基地”建設穩步推進



澳門新街坊建設正如火如荼  (都更公司圖片)

    灣區規劃綱要發佈三年指明發展方向

    澳“一基地”建設穩步推進

    二○一九年二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二○二一年九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佈。根據綱要內容,澳門在發展定位中,除原有的“一中心”、“一平台”,又明確提出“一基地”,即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要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由此,“一基地”建設,由“澳門所長”提升到“國家所需”的戰略高度,打造“一基地”成為澳門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同的責任和擔當。

    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林發欽表示,三年來,澳門致力與廣東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發揮兩地地域相近、文脈相通的優勢,合作舉辦各類文化遺產展覽、展演活動,大力支持弘揚以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彰顯獨特文化魅力。粵港澳三地也加強區域旅遊交流合作活動,完成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的編制,銳意推進人文灣區、休閒灣區建設。

    疫下亟需經濟多元

    他指出,受疫情影響,澳門比過去任何時候更迫切呼喚“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需要因應澳門的基礎條件,有效培育更多符合澳門特色和優勢的新產業,其中文化事業和產業無疑是重要一項。文化對經濟多元的貢獻不能僅僅看其經濟產值本身,而要看到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有極強的外部性,文化可以為不同的產業賦能增值,“文化+”或“+文化”的產業賦能模式值得以更大力度探索推進,既孕育推進文化的產業化轉化和發展,又廣泛促進各類已有產業的文化,將文化作為點石成金的金手指,有效提升其他各類產業的文化附加值。而且,隨着澳門整體文化環境不斷優化,必將形成更優質的城市生活氛圍,對區域乃至全球優秀人才、資金、企業產生吸引力,間接促進澳門的營商環境,服務澳門的整體發展。

    與灣區建設相結合

    林發欽認為,未來澳門建設“一基地”的主要路徑是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結合,依託橫琴和廣闊的大灣區腹地,將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及《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中涉及澳門文化建設及與內地合作的相關內容落實,夯實基礎,然後繼續拓展領域,豐富內容,提升質素。規劃綱要提出,“共建人文灣區”、“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等發展方向。粵港澳三地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在共同之中,澳門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魅力。

    通過“一基地”建設,澳門亮麗的文化價值能夠得到進一步凸顯,可以更好推進粵港澳三地的文化交流和互鑒,促進大灣區文化繁榮發展。通過不斷深化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務實打造示範項目,持續促進澳門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並以澳門為平台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和全球影響力,為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文灣區貢獻澳門特色。要實現這個目標,澳門除自身努力外,還需要國家將一些重點項目,如國際性的文化論壇、區域性的文化盛事、國家級的博物館建設等交由澳門承辦。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