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細賞菜花黃
曾經參訪過多處著名油菜景點,也曾發表過幾篇讚賞油菜花的散文,沒想到這一次去雲南羅平,徜徉花海歸來徹查資料之後,竟大有收穫而對油菜花肅然起敬。
我們一早便從縣城出發,沿公路北上金雞峰叢景區,不久路旁便出現黃花盛開的田野。菜花旅遊節早已開幕,路上車輛路邊行人漸增,竟至人滿為患而踟躕不前。
在當地居民帶領下,我們從小路繞行,幾經周折才到達花田環繞的主峰大尖山腳下。這是一座高約一百五十米的獨立山峰,同周邊山丘比較,頗有鶴立雞群之勢。踏着七百三十餘級台階的棧道盤桓而上,竟有“登山高一截,眼界闊十分”的感覺。進入眼簾的花田不斷擴展,映入眼底的黃色愈漸濃烈。及至登上山頂平台極目四望,不禁大為震撼。
連綿的遠山像舒緩起伏的屏障,護衛着平坦的羅平壩子。壩子幾乎被油菜田填滿,一片鮮黃,一片柔和,只在花海中露出一座座圓錐狀石灰岩小丘,像極了散佈海上的小島。海面隨風微瀾,菜花和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春天的氣息令人陶醉而心曠神怡。
下山後在花田中穿行,遂有機會細觀慢品。羅平菜花是改良的甘藍型品種,植株粗壯,有羽裂的旋疊狀基生葉和披針狀莖生葉托起花莖,可高達一兩米。交替互生的花莖頂端,密集的十字形小花簇擁在一起,宛如蓬鬆的繡球。微風起時,花簇搖曳,蜂蝶飛舞,令人歎為觀止。
百花爭艷,我獨鍾情油菜花。理由有三:品貌純樸、內涵深刻、精神崇高。
油菜十字形的小花簡單樸素,平淡無奇。油菜種在地頭,落地生根,日長夜大。但無數朵小花聚集起來,則能組成花團、連成花田、匯成花海,漫山遍野,無邊無垠。她不似牡丹芍藥雍容華貴,張揚造作;不若桃李梅杏嬌嫩柔弱,愁風怕雨,卻以緊接地氣的低調,深深扎根於人們的心田。
觀賞者眼中的油菜,似乎只是千篇一律的黃花;其實它是一個源遠流長的龐大家族。油菜學名芸薹,依形態分有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藍型三大類,其下又可分出若干亞類和數以百計的品種。油菜且是與人類最早結緣的蔬菜之一。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即已種植油菜,有西安半坡遺址出土陶罐中殘存的碳化白菜籽為證。
油菜的價值遠不在觀賞。它頗具無私奉獻精神,嫩葉可食用可入藥,菜籽是榨油的重要原料,菜籽餅則可作飼料、肥料、醬料。僅羅平而言,近年種植八十餘萬畝油菜,年收菜籽十六萬噸,產值達八億元。更能帶動旅遊、養蜂等產業,不啻聲價百倍。
歸途中想起清代乾隆皇帝《菜花》詩:“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蔔榨新油。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野花閒草流。”可見油菜花非等閒之輩,當刮目相看也。
李嘉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