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發佈不明兒童肝炎診療指南
【中新社北京十六日電】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六日發佈了《不明原因兒童嚴重急性肝炎診療指南(試行)》。《指南》指出,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在研究中,中國暫無相關病例報告。
據《指南》介紹,截至今年五月二十日,歐洲監測系統數據顯示,該病可見於各年齡段兒童,五歲以下多見;住院患兒中百分之十四點一需住重症監護病房。今年五月廿七日,世衛組織公佈,卅三個國家報告六百五十例疑似病例,至少卅八例需肝移植,死亡九例。現有證據未發現各病例之間存在明顯的流行病學關聯,尚不支持其為傳染性疾病。
臨床表現
《指南》指出,不明原因兒童嚴重急性肝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在研究中。目前世衛組織認為,儘管將腺病毒感染作為病因的假說有一定合理性,但腺病毒通常引起低齡兒童輕度、自限性的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不能完全解釋該病一些較嚴重的臨床表現,故該病與腺病毒的關聯須進一步明確。大部分患兒未接種過新冠病毒疫苗,不支持該病與新冠病毒疫苗副作用有關的假說。
關於該病的臨床表現,《指南》介紹說,急性起病,多表現為乏力和納差、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隨之出現尿色黃赤,皮膚、鞏膜黃染,部分患兒可有大便顔色變白、肝臟腫大、發熱和呼吸道症狀,個別可有脾臟腫大。
少數病例可在短時間內進展為急性肝衰竭,出現黃疸進行性加重、肝性腦病等表現。
治療措施
關於治療措施,《指南》指出,應採取對症和支持治療為主的綜合救治措施,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評估精神狀態,監測實驗室指標,預防併發症。肝衰竭患者應及時轉診至有救治能力的醫院。
其中,“肝炎期治療”分為兩部分:“一般治療及護理”包括休息;營養支持;監測病情變化,積極糾正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水電解質以及酸碱平衡紊亂,警惕肝衰竭等併發症。“對症治療”則包括酌情選用護肝藥物,有膽汁淤積者可使用熊去氧膽酸等;注意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使用乳果糖,以減少毒物吸收。
“肝衰竭治療”提出,可轉入重症監護病房,在嚴密監護下給予生命支持治療。多學科團隊的密切協作有助於提高患者存活率。其內容涵蓋“液體治療”“肝性腦病和顱內高壓”、“高氨血症”等十個方面,包括“對內科治療無效的嚴重肝衰竭患者,應盡早組織多學科團隊評估,決定是否行肝移植”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