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蓮花廣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針對澳門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型失業的建議
加強監管遏工業意外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6月15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針對澳門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型失業的建議

陳建新 余偉業 粘為琪 譚若彤 董紫晴 陸中興


疫下經濟低迷,就業問題處風口浪尖。

    針對澳門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型失業的建議

    安居樂業,乃國家長治久安、社稷穩定之本,誠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民心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下,世界經濟受到重創,最新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數據顯示,很多國家的生產總值收縮,幾乎與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跌幅相若。幸而國家首季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高於預期;如今內地本土疫情呈多地爆發,對“經濟內循環”加添變數。澳門作為典型的微型經濟體,易受外圍環境的不明朗因素影響,難以獨善其身,尤其是以往過度依賴博彩旅遊業。目前,來澳遊客較疫情前銳減,對旅遊業及相關的周邊行業造成嚴重的衝擊,再者中央嚴管境外博彩,澳門修訂新“博彩法”,以及貴賓廳相繼停業,令部分打工仔面臨失業、減薪或放無薪假,生計大受打擊,社會各界亦擔心“失業潮”的出現。那麼疫情對澳門失業狀況帶來怎樣的影響?特區政府又該採取怎樣應對措施紓解民困、增加就業?

    產技改變導致失業

    既然要對症下藥,就需先釐清澳門人口的失業特徵。籠統而言,凡具備能力、且願意工作的人,因社會經濟環境(包括市場結構和總體需求狀況)的變動而未獲有報酬之職業,均視為(非自願)失業。失業有許多類型,其中較為常見而未至於影響本澳民生的有“季節性失業”,如漁業因間歇性生產特性(如休漁期)而造成的停暫失業。那麼隨着澳門的發展轉型,導致失業的根本原因是甚麼?從澳門特區“二五”規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等政策文件上看,無不預視着澳門正積極往知識型經濟過渡,新興的四大產業板塊更需高技術的人才支撐,因此按目前勞動人口的教育水平分佈,較可能出現的是因生產技術改變而造成的失業,即“結構性失業”。為了嘗試找出答案,課題小組透過新聞媒體數據資料庫WiseOberver以“澳門”、“失業”作為關鍵字,對《澳門日報》由二○一九年一月至二○二二年四月即疫情前至今進行三年多的新聞追蹤和詞頻分析,歸納並探討失業狀況及趨勢。

    對此,課題小組發現,以二○二○年一月疫情開始蔓延並波及澳門為時間節點,二○一九全年有關失業的新聞僅得31篇,在疫情後至今約兩年多時段內卻飆升,截至今年四月累積了共652篇,可見輿論對澳門失業之關注度甚高,並反映疫情明顯對居民就業產生了深遠影響。結合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本地居民失業率也由二○一九年第一季度的2.3%上升至目前的4.5%,呈現出澳門的失業問題日益嚴峻。從供需原理的視角上看,勞動力供求關係並非單向取決於供應量的變化,市場需求亦是同樣重要。疫情之前,由於供應側和需求側處於均衡的狀態,失業率保持着穩定且較低的水平;疫情後,旅客數量大幅減少,賴以博彩業、旅遊業為生的行業陸續步入寒冬期,也減低周邊中小企對勞動力的需求。從失業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勞資關係已呈現出供過於求的現象。

    勞動力未匹配需求

    首先,就導致失業人口上升的因素而言,課題小組嘗試以新聞追蹤和詞頻分析,作出以下歸納:一)自疫情發生至今,有關旅客量銳減、觀光收益蒸發而引致失業的報道或評論最為常見,除了六家綜合旅遊休閒企業的非博彩收入逐漸縮小外,旅遊業亦深受打擊,與之相關及周邊中小企的經營壓力日漸加劇,曾一度掀起倒閉潮,博企、私企紛紛暫緩或擱置建築工程,裁減眾多建築工人;二)自內地嚴厲打擊境外賭博起,澳門多家最具規模的貴賓廳先後結業,令其旗下員工一夜之間失業,相關的報道頻繁、輿論程度僅居其次。再者,“博彩法”的修訂,將令衛星賭場失去與賭牌承批公司的議價能力,間接扼殺其營運空間,直接影響眾多博彩從業員的生計及飯碗。從數據上看,在失業及就業不足人口中,博彩及相關行業佔數最多,由於這些從業員大部分僅具與博彩相關的技能,因而直接令勞動力市場的供應側一直上升。

    其次,就失業人口的特徵而言,課題小組按上述同樣方式作出以下歸納:一)應屆畢業生/澳門青年,為出現於失業報道中最多群體。受疫情常態化的影響,對他們來說,要找到一份心儀的全職工作並非易事,因此現階段大多期望能找到一份薪酬基本合理、工種上存在“放低身段”的工作,以吸引社會經驗。預計隨着畢業季的即將到來,將有數千應屆本科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相信勞動力市場的供應側將持續上揚;二)中年人士,是失業報道中第二常見之群體,反映澳門現時勞動力市場存在較多中年失業的情況,可見中年人口存在着較弱的就業競爭力,於疫情拖累經濟下率先被市場淘汰。具體而言,失業群體目前主要以衛星賭場、賭廳員工、導遊、建築工人等為主,這些群體的職業技能未能脗合如今澳門發展新興的四大產業所需,換言之,勞動力未能匹配市場對知識型人才的渴求,因此,澳門現時所面臨的結構性失業,屬“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型失業”,即由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引起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素質和技能要求的提高,現實中勞動者的技能卻滿足不了要求而產生的失業。

    不同層面推動就業

    針對目前澳門失業的狀況,當局亦採取了系列措施,如透過百億抗疫援助專項基金,擴大對居民、僱員及企業的援助,推出“帶津培訓”計劃,並藉着津貼發放,紓緩受疫情影響人士的經濟壓力。此外,還實行“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協助有求職需要的居民投身就業市場。然而,有鑑於澳門狀態屬“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型失業”,更需要審時度勢,並結合深合區之機遇發揮協同效應,從不同層面推出刺激增加本地就業、紓解民困之措施,建議如下:

    1.完善帶津╱轉型培訓,加強就業配對,提升待業人士競爭力。

    當局應繼續針對受影響行業之失業人士,如衛星賭場、賭廳員工、導遊、建築業人士等,開展帶津培訓或轉型培訓。當局還需盡量掌握各行業人力資源的需求及供應,然後展開對應培訓,令本地人更願意入行或認識相關行業的前景。

    2.加大投資教育,鼓勵青年/中年人向上流動。

    當局可考慮增加對碩士課程、專業文憑課程的資助,鼓勵更多在職或失業人士繼續升學,支持更多青年或中年人士向上流動。

    3.重新審視外僱退場機制

    面對失業率上升,本地人就業困難,建議當局就外僱政策訂明優先聘用本地僱員,嚴防出現外地僱員取代本地僱員的制度。建議其他行業可參考博企外僱的退場機制或立法設置相關制度,如設定本地人作為管理層的比例下限,法定某些職位須由本地人擔任,此舉除可培訓本地人晉升為管理層,亦可令更多本地人願意投身相關行業,同時可逐步開展外僱退場機制。

    4.拓展就業領域,擴大就業空間。

    除要保住就業崗位,當局還需着力進一步拓展就業領域、擴大就業空間,尤其對高校畢業生。如鼓勵有潛力大學團隊創業,從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中挖掘就業潛力,如數字經濟、現代金融、中醫藥甚至是新媒體直播等,把握發展契機,推動四大新產業的發展。

    5.加強宣傳,鼓勵青年融入深合區發展。

    隨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方案》的出台,當中提及的就業創業措施將有助推動澳門青年融入深合區發展,為澳門青年創設有利的就業環境及條件。例如,深合區於二○二二年五月四日推出“澳門青年實習計劃”,提供500多個職位予澳門青年申請,可見深合區勞動力市場具有一定的需求。但由於澳門青年對深合區相關青年政策認知不足,建議政府進一步加強宣傳推廣,多舉辦琴澳實習計劃、創業講座培訓等活動,讓澳門青年提前感受區內生活環境,引導企業落地橫琴招募澳門青年,增加新的就業出路,為區內青年提供服務支援。

    6.鼓勵待業人士轉換職業跑道,並重新出發。

    因應現時澳門勞動力市場對於復康服務、社福機構托兒服務、陪月服務等具有殷切需求,建議待業人士(如賭廳、衛星賭場員工或中老年人士)可轉換職業跑道,投身相關行業。當局可與本澳社團機構協作,提供上述範疇的培訓予待業人士,以加強相關職業技能,實現轉換職業跑道,為雙職家庭釋放勞動力的同時,提供解決主要受影響行業的失業問題,並增加社區就業職位。

    7.以工代賑,提供短期就業機會。

    當局可繼續通過“以工代賑”形式,提供更多短期就業機會,如聘請失業人士於核酸檢測站點或疫苗接種點、口岸等提供講解、人流管理或查核健康碼等服務,輔助各項防疫工作,增加就業職位。

    8.加強待業人士心理支援,鼓勵疫境自強。

    疫情常態化下,居民更易受負面情緒所支配,而且面對失業率高企的陰霾下,自殺個案數字亦有所上升,因此建議加強與相關的社福機構合作,特別是失業人士和雙職家庭,推出到位的心理支援服務,為居民提供適切的疫下支援,鼓勵正面心理及正面思維,共同度過難關。

    澳大公共行政碩士課程主任   陳建新

    澳大公共行政碩士學位課程學生

    余偉業  粘為琪  譚若彤

    董紫晴  陸中興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