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聯導賞活動介紹氹仔歷史
【本報消息】澳門學聯今年策劃“認識澳門街”四場文化導賞活動,第二場“氹仔情懷”活動於日前結束,吸引超過二十名學聯成員參加,藉此加強凝聚,加深成員對澳門本土文化的認識,培養愛國愛澳情懷。
活動策劃人、澳門學聯編委會主任歐陽偉然表示,氹仔原分為三個小島,分別是雞頸山、觀音山和菩提山,古稱龍環、雞頸、潭仔等,鴉片戰爭後葡人逐漸對氹仔實行管治。時至今日,氹仔舊城區仍然保留上世紀初期的人文風貌,區內中西合璧的建築,廟宇文物處處可見。
是次活動邀請了澳門大灣區文化旅遊協會會長丁放講解氹仔舊城區一帶的歷史,透過實地走訪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嘉模教堂、郵政局、嘉模會堂、嘉模墟、官也街、北帝廟等地,利用街道作為引線,配合圖文並茂、影片的形式作介紹,講述氹仔舊城區的歷史由來及轉變,讓成員感受氹仔多元文化。
有參加的成員表示,氹仔舊城區歷史悠久,居民對日常走訪的街道及建築物甚少了解箇中由來,藉着是次活動,有助增進對本土文化的認識,漫步過程中發掘舊城區箇中韻味。
認識澳門街系列活動是由澳門學聯主辦,澳門霍英東基金會資助,旨在推廣本澳街道文化,繼而提高家國情懷。下一場細說澳門茶文化活動將於八月舉辦,屆時觀迎瀏覽澳門學聯網站報名,查詢:二八三六 · 五三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