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供與求
Marvel已經成為全球最強製片商,其炮製的超級英雄片所向披靡,長期狂掃全球票房,成為國際搖錢樹,更是戲院業疫後的救命靈丹。
正因為必定大收,只要一上畫,戲院皆盡力編排最多場次,在最短時間內賺最多金錢。看看最新的《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在本澳首映頭幾天,每天五家影院合共近百場次,數字非常驚人,情況看似熱鬧,但非健康現象。那一個星期,全球幾乎一片獨大,其他電影只被分配極少場次,甚至是每天象徵式一場,本澳亦然,連仍然收得的《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也每天放映一場非黃金時間的場次;結果,片種少了,觀眾的選擇也少。
不僅是戲院,連荷里活也逐漸步向單一化的製作方針。近十幾年來,幾個大製片廠積極發展超級英雄片、或具票房潛力的續集品牌,當中定必有特技與動作,全是高成本的大製作,因為這些作品具有國際號召力,能夠刺激票房。當大部分資金投向這些高商業高成本製作時,自然壓縮其他作品的投入,最終縮減其他類型、中低成本的作品,市場嚴重單一化。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類型與題材均豐富,溫情片、輕喜劇、勵志戲、愛情片、艷情片、cult片、古裝戲等皆興盛,但近十幾年還有這類電影嗎?不是沒有,可能幾年僅得一、兩齣而已。昔日的《天繭》、《學警出更》、《常在我心間》、《非洲之旅》、《九個半星期》、《劫後餘生》、《活跳屍》等類似題材,今天幾乎失傳;許多人懷念昔日舊片,就是這個原因。
有求就有供,需求決定市場。究竟是觀眾改變了荷里活,還是荷里活改變了市場?一切無關重要了,可以肯定的是超級英雄片繼續發揚光大,市場繼續收窄,觀賞視野必定被削弱。
高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