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6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司打口百年新貌掃霉氣
澳基會交流資助計劃次輪申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5月27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司打口百年新貌掃霉氣



澳門開埠之初,司打口區域屬內 港北灣,眾多水口供船艇停泊。


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司打口設有露天茶座。


昔日司打口至河邊新街一帶,馬路兩旁都是兩層高平房。


大世界遊樂場內聚集各方人馬表演,最特別的是“艷舞”。


今日的司打口已回歸平靜的小社區


⬅澳葡政府設立鴉片公棧,防止私販鴉片。




➡昔日“鴉片屋”一部分為今日同善堂第二中醫診所

    昔日鴉片港今變社區

    司打口百年新貌掃霉氣

    司打口是一個恬靜悠閒的老區,這個地名初看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司打口的“口”是指“水口”,即碼頭。

    而“司打”則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根據當時澳葡政府財政廳(Fazenda)的葡文音譯而成;另一說法則指昔日商船到達水口後,必須把一箱箱鴉片卸貨完稅,局方在箱上貼上印花(Stamp),鴉片商方可領貨。澳門人不懂外文者聽其發音稱為“士擔”,久而久之,街坊便稱之為“司打口”。不論何種說法,都與洋人運輸鴉片有關。

    澳門在開埠之初,雖有眾多水口,但只有司打口是澳葡政府專屬的唯一水口,因就近紅窗門關口,方便起卸貨物及清關完稅。澳葡政府又在司打口入口處的黃色古老大屋,設立鴉片公棧,防止私販鴉片,故當時不少人稱該處為“鴉片屋”。

    水口填成平地

    一八六六年(清同治五年),時任澳葡總督柯邦迪上任,全面整治司打口的衛生環境及房屋規劃等,並將水口填成平地,後來澳葡政府為紀念其政績,便在一八六九年正式將司打口命名為柯邦迪前地。

    時至二十世紀中期,司打口開始呈現新面貌。現時中央長形休憩區位置,當年設有幾個露天茶座;今日海運大廈至河邊新街的一段空間,就是當年有名的大世界遊樂場,其實就是一個大笪地,聚集各方人馬表演,當年還有全澳首個跳艷舞的表演,以及“心口碎大石”等武師表演。

    隨着時代發展,司打口碼頭在填平後,“賊船”遷走,工廠拆建成新廈,漸次演變成今日的社區模樣,唯一不變的仍是濃厚的老街坊情。

    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