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培養
在資訊發達和競爭氛圍的社會環境中,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的學習表現,甚至以此作為孩子成功的指標。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家長十分重視子女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為子女報讀不少興趣班,變相育兒成本增加,犠牲親子時間,同時亦令小朋友壓力倍增。”的確,過分催谷孩子的學業和能力,很可能導致家長和孩子身心俱疲,影響親子關係。值得思考的是,孩子參加的課外活動是否越多越好?奠定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是甚麼?
教育家蒙特梭利表示:“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專注力越好,學習效率越高,學習成績越理想;反之,專注力越差,即使投入再多的時間,成績都難以有所提升。”內地一項在學校進行的專注力課題研究顯示,當學生專注力水平提升,學習成績也隨之提升,各方面素質均有所改善。另外,亦有研究結果顯示,取得輝煌成就的人士,往往具有很強的專注力。由此可見,專注力對個人學習、潛能發揮,以至終身發展均有重要的影響。
專注力的應用無處不在。對孩子而言,雖然有不少內在和外在因素都會影響他們的專注力,但專注力的養成離不開與人的互動,此種能力在生活中日積月累,卻很容易被摧毀,而家長在增進孩子專注力的過程中,擔當着舉足輕重的角色。以下,筆者參考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結合個人在育兒路上的觀察與反思,整理出家長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建議:
一、做個專注的榜樣
家長的身教非常重要,當家長陪伴孩子、與孩子互動,甚或是一起吃飯的時候,仍持續關注手機或處理工作,久而久之,孩子觀察到家長可以一心二用,便會作出模仿,其專注情況亦因而受到影響。相反,當家長經常抽空專注地陪伴孩子,向孩子展示專注做事的好處,孩子自然會感受到專注的美好,因而更有機會在家長的示範中學到專注。
二、提供專注的環境
不難發現,當家長給予孩子一項任務,執行任務的環境有沒有播放卡通片、放置玩具或美食,孩子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和時間會有不同。協助孩子建立專注的習慣,家長可在日常安排孩子做事,或陪伴孩子時,盡可能在環境佈置和安排上排除有可能干擾孩子的事物,例如:桌子上避免擺放不必要的東西、關閉電視和音樂以保持安靜、旁邊沒有其他孩子正在玩耍。此外,家長應留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條件亦會影響專注力,事前應安排好孩子進食、飲水、如廁、休息,以及協助孩子穩定情緒。
三、建立一次一件事的習慣
筆者曾經見過有家長要求孩子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然而,家長卻在過程中多次詢問孩子,要不要吃茶點和水果,當孩子進食時,他完成作業的進度就會受到影響。由於孩子一邊做作業,一邊進食,他未必能夠關注到食物的色、香、味所帶來的享受。此外,不少家庭會讓孩子一邊玩玩具,一邊開着電視,筆者建議家長遇到同類情況時,讓孩子在玩具和電視之間作出選擇,以協助孩子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另一方面,家長亦可考慮將複雜的任務拆解為幾個階段性任務,讓孩子完成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
四、善用肯定的力量
家長可於日常生活中留意孩子特別感興趣的事情,以此作為協助孩子提升專注力的槓桿,例如:當孩子對於繪本中的情節感興趣時,家長可繼續針對有關情節與孩子進行討論,和孩子一起猜測故事的發展,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其專注力。當孩子有專注表現,即使是短時間的專注,家長也可積極地給予肯定。家長的認可和鼓勵,可以成為孩子專注的動機,有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從而肯定自己有能力專注做事,他們完成任務的效果將會更好。
教育家蒙特梭利表示:“讓孩子聚精會神地學習,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家長與其花費金錢為孩子報讀各種課外活動,筆者更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協助孩子養成專注的習慣,當孩子能快速進入專注的模式時,他們的學習和做事效果將會更好。以上幾項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做法都不困難,想協助孩子提升專注力,相信家長也可以做孩子的教練。
黃燕玲